朱静蕾
李雪梅,四川成都人,扬琴、古琴演奏家,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弹拨教研室副主任,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曲目有《流水》《醉渔唱晚》《佩兰》《孔子读易》《袍修罗兰套曲》《忆故人》等。出版发行《佩兰-李雪梅古琴》专辑。
一提起古琴,总会让人联想到文人的闲情雅致。自弹自唱,曲高和寡,焚香静坐等等,仿佛拒“俗人”于千里之外。而在弹琴人李雪梅看来,古琴首先是琴,只是一种单纯的乐器。
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传统文化中一直与士人文化联系在一起,我们见到古代文人抚琴,却很少看到工匠抚琴、农人抚琴。古琴作为“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习之技。所谓“佩长剑弄兰操”,与剑的刚硬锋利相并列,可见古代文人之于琴的中正平和的精神信仰之外,也寄托了刚柔并济、任侠儒雅的人格追求。
古琴融合了中国几千年儒释道文化的精粹,宁静而高远,淡雅而悠缓,可以静心,可以修身,可以入禅。在听到琴声的那一刻起,那些尘路上的迷茫得以舒解,心不再独自漂泊寻觅。仿佛看到前世的自己,徜徉于山野之中,沐浴阳光晨露,聆听某位隐者指尖飘逸的琴音……
从2008年来,李雪梅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各地的古琴名家音乐会演出,并出访意大利、日本、印度、波兰、西班牙、越南等国演出、讲学。当今,李雪梅已是蜀派古琴代表性琴家,其演奏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
李雪梅还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古琴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古琴专业教学之我见》《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悲秋”打谱后记》《享受我们心中的歌》《琴缘——忆恩师成公亮》《浅谈古琴成人教学》等论文文章,并打谱古琴古曲《九环操》《宋玉悲秋》《庄周梦蝶》《鹤鸣九皋》《苍梧怨》《雪夜吟》《雨中秋》等。
2008年,李雪梅与曾成伟老师创办了空林琴馆,为传播、传承、推广、弘扬蜀派古琴而努力。十二年来,空林琴馆受到了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先后在琴馆习琴的学员已达三千多人,是目前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琴馆之一。十二年间琴馆成功举办的古琴音乐会、雅集、讲座、沙龙活动已超两百场,被大家誉为蜀派古琴的传播教学基地。通过多年的努力,琴馆于2019年被成都市评为“成都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这也是相关领导部门对以空林琴馆为代表的基层文化传播工作的肯定。
古琴一直伴随着李雪梅的成长,在与历史对话和关照当代的社会语境中坚守初心,在传承传统技艺和践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中始终如一。正如白居易那首诗写的一样: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求学苦求索——赌约成功成就毕生爱好
李雪梅的父亲作为书法家,自然希望她能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下去,可天生对音乐敏感的李雪梅一直对音乐很偏爱。不曾想,李雪梅走上音乐之路,竟是因为和父亲的一次赌约:“若是你能在全国少儿书法比赛中得个大奖,我就答应你学习音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当李雪梅拿着从北京捧来的书法作品奖状,父亲依诺答应她学琴的要求。“琴棋书画”琴为首,要学就学古琴,这是父亲的初衷。可在那个年代,能买件乐器非常难,更不要说古琴。“只要是乐器我就学”,于是那台四处辗转,托人买回来的二手扬琴,被这个小女孩赋予第二次生命,琴声日日回荡在那方小院。
“她是学习音乐的料,所以一定要让她走这条专业道路。”当李雪梅的扬琴启蒙老师郑重地告诉李雪梅父亲这条建议的时候,学习扬琴仅仅七个月的李雪梅,在老师的鼓励和父亲满怀不安中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初中),虽然未能如愿,但更增加了李雪梅对扬琴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探索。时隔三年,勤奋好学、颇具灵性的李雪梅,终于如愿考上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高中)。谈及此处,李雪梅满怀感恩:“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连饭都吃不起,要想学一门艺术,特别是想学一门乐器,是非常难的。所以能走上艺术这条道路,我感谢我的父母,感恩这个家庭给予我莫大支持和鼓励。我记得当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是25块钱,而一节扬琴课就得5块钱。就是这样,我在父母温暖的保护伞下逐渐成长。”
“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后悔,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是李雪梅的父亲在上高中之前对她说过的话。尽管在学艺的道路上李雪梅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但她从未失去过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彼时,李雪梅初入川音大学校园,初学琴时的古琴梦得以实现,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古琴。出身书法世家,与琴棋书画的相遇,应该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命中注定。那时,成都琴人总数据说不超过几十人,费尽一番周折,李雪梅最终有幸随曾成伟老师习琴。之后,又有幸随恩师成公亮先生习琴。
从此,她安做一个弹琴人,一弹就是二十多年。
打谱探幽微——如痴如醉研究古琴曲谱
除了弹琴练习,李雪梅更是将古琴打谱纳入学习的重点,经她打谱的古琴古曲有《九环操》《宋玉悲秋》《庄周梦蝶》《鹤鸣九皋》《苍梧怨》《雪夜吟》《雨中秋》等十多首。
“古琴留存至今的古代琴谱多达150余种,所录各种版本的琴曲3000余首。而现在一般琴人所广为弹奏的琴曲,亦不过百余首而已。这些琴谱所用的减字谱是一种指法谱。由于它只记录琴曲的音高和弹奏指法,而真正要使这些沉睡于古代琴谱中的琴曲,成为可供演奏、欣赏的‘活’的乐曲,还需要通过‘打谱’来实现。”李雪梅在现场热心地为我们讲解了琴谱的基础知识。看似简单的七弦古琴,在李雪梅的指間变化万千:右手主“声”,主要靠“勾”“挑”这些技法;左手主“韵”,靠的是“吟揉”“绰注”“上下”“往来”等琴技。凝视着那一页页亲手抄写的琴谱,每一处细致的标注都倾注了李雪梅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古琴音乐打谱的方法,就是由琴家对这些保留在古代琴谱中的琴曲,通过版本的选择与考证,乐曲的背景分析,指法及演奏方法的研究,谱字的认定,将音高、技法、音色、力度的变化、局部的节奏,都在实地弹奏中将其译解出来,然后再揣摩琴曲意境,经数百遍的弹奏,确定腔韵、句段结构,最后定拍并记谱。所以作为传承古琴音乐的重要方式,打谱是抢救与保护古琴音乐遗产的重要内容。
“打谱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学术工作。琴人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的说法。其中涉及音乐史学、文献学、乐律学、指法翻译等学科。琴家通过对琴谱的版本考证、谱字认定,将其音高、音色、力度、技法,还有节奏,都予以译解出来;然后经过无数遍的弹奏,最后定拍、记谱,才算是完成了打谱的整个过程。打谱是琴乐传承中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其中融合了琴家对琴曲的理解和个人风格,同一琴曲往往能衍生出数个不同的打谱版本,从而使古老的琴乐成为一种不断前进的开放系统。”所以,音乐学家黄翔鹏十分重视古琴的打谱,认为“传统上称之为‘打谱’的这种艺术劳动,所要求的琴学修养与功力,远非简单的‘符号翻译’所能胜任。它是艺术工作而非技术工作。打谱人胸中存有传统琴曲的百曲、千曲,并且能从艺术上辨知大体上略同的记谱在不同乐曲中的千差万别,才可能不经直接传授而根据琴谱追索出它的历史风貌。”李雪梅至今仍然延续着每年夏天前往峨眉山或是青城山的寺庙里开展打谱工作的习惯。李雪梅在那里寻得一方净土,沉浸在古琴的弦音中,悠然自得。
因为热爱,她把弹琴这件事做到极致。
空林传琴音——不遗余力传承古琴艺术
2008年,空林琴馆由曾成伟老师与李雪梅老师共同创立,并特邀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出任名誉馆长。
空林琴馆馆长李雪梅一直秉持“传承传播蜀派古琴”的初心,致力于让更多人接触到蜀派古琴,领略古琴之美。
“空林琴馆于2008年开馆,到现在十二年了。当初开办这个琴馆,我是抱着‘传播古琴’的理念,但至于怎么弄、在哪里弄,我是一头雾水。后来机缘巧合,文殊院的方丈知道我们想开办古琴馆,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他提供了这样一个地方。你看,在寺庙里,周围环境静谧,茂林修竹,静水名蓝,香火佛音。首先这个氛围就让人很神怡。其次,这个地方游人多,前来参拜的人都有好古之心,所以来琴馆参观学习的人并不少。再有一点,我传播的是正统的蜀派古琴,我发挥出了教学的特长,在严谨度上一直做得很好,这一点让学生信服。总的来说,空林琴馆这十二年发展得很好,出乎我的意料。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都是源于一个‘传播古琴’的理念。”
随着发展的需要,空林琴馆现已迁至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的空中花园内,精心打造的空林小院隐于闹市,独享一份清净。回忆往昔,李雪梅让生活中的百般锤炼在轻描淡写的言语里流淌心间,愈发醇厚。那些丝弦间跳动的音符,诉说着一个弹琴人百转千回的真切故事。当谈及自己的艺术使命,她坦言“我是学专业出身的,我就是教书的,除了教学其他我都不会。那我就把教学做到极致,不管别人是来学着玩儿的还是什么,我们都会认真要求。这就是空林琴馆的立足之本。我们的雅集活动也是如此,每次都会有一个主题。我会有演奏也会有讲解,这样的话,哪怕是他们在离开之后能记住一点也是收获,我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古琴,什么样才是真正弹得好的古琴。”
李雪梅做琴馆至今,已有十二年,空林琴馆让她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刚开始的一个人,到现在的学员满天下,李雪梅为成都的古琴圈感染了ー大批能欣赏古琴的知音。“在空林琴馆,我会教你什么?不是简单的弹琴,我教你的是方法。一个学习的方法,这个学习的方法你是终身受益的,你离开我们这里,只要有琴谱,你自己就可以把琴弹得有那种味道和感觉,这才是空林琴馆的目的。”
古琴,这几年是盛世也是乱世,发展良莠不齐。李雪梅作为古琴专业人士,看到的是欣慰也有担忧。李雪梅非常理解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喜欢去指责别人,却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悄无声息地去影响他人。“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别人,古琴一直都有学院派和民间派之分,需要团结互通。作为专业出身的我们,可以用音乐会等形式去引领,以提升民间审美意识,把古琴做得更加的有文化,古琴艺术家大部分在民间,因为高手在民间,要在分析其优劣势的基础上探索正确的发展方式。古琴,除了演奏,还需要很多支撑,比如音乐理论、音乐史论、听力、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当谈及古琴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时,李雪梅表示:“古琴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保持其原有特点和文化属性等方面的基础上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而任何文化的发展潜力都应在当代年轻人身上。就如近几年网络的迅速发展,自媒体的深入人心,抖音、B站等直播网站的兴起,反而为古琴等传统文化的发展推波助澜,也促使甚至迫使我们传统琴人用网络的形式对古琴文化进行传播。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很多琴家包括我必须接受网络媒体教学的方式,也迫使我们去学习线上教学和线上直播,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这似乎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促使自己马不停蹄地学习。
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网络推广日新月异,古琴的传承和发展在迎合市场的同时必须坚守它的本色和本质,推陈出新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古琴,喜爱传統文化,不能丢掉古琴的根而去一味追求发展,那就会变为四不像,这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谈及未来,李雪梅说:“未来,我还是会以教学为主,不想太杂乱,喜欢做纯粹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空林琴馆做了十二年,我还是有点固执地做自己,先自我提升,然后再谈其他吧。”
红尘喧嚣,人事纷扰,让我们静下心来,燃一支沉香,品一杯清茶,弹一曲《高山流水》。在古老的琴弦上感受汉风唐韵、魏晋风流;在清茶雅乐中,沉静我们的浮躁,放松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琴,去感受那深厚博大的文化沉淀、去聆听那来自久远历史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