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畅
摘 要:庆阳剪纸堪称庆阳文化“四绝”之首,是庆阳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开在剪刀上的花朵”,是我国千古不衰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分析庆阳剪纸的发展现状,从国家政策支、持当地政府作为与消费者意向三个方面来分析对庆阳剪纸进行创意设计与创新销售的可行性,并提出生产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促进庆阳剪纸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庆阳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基金课题:本文系兰州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庆阳剪纸创意设计与创新销售平台”的阶段性成果。
一、开在剪刀上的花——庆阳剪纸
(一)来源与发展
庆阳剪纸,俗称花花,也被称为窗花,植根于庆阳的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积淀。早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的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用纸剪出人影,开始了最早的剪纸创作。到了隋唐时期,庆阳剪纸的用途得以拓展,有了更深的意象含义,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剪出来的人影被贴在门上当作门神,驱邪挡鬼。此后,经历宋、元、明、清几个时期,剪纸艺术不断发展,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扩大,从宫廷驱邪逐步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近代,庆阳剪纸逐渐走出陇东地区,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更加多样化。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中国“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中国。
在庆阳,每逢佳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等活动,人们便会打扫屋子,执剪铰纸,裱糊墙壁,把自己的房屋装扮得红红火火。庆阳剪纸来源于农民们朴素的农耕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观念、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人们通过剪纸,将自己生活里的乐趣以及仓有余粮、衣食无忧的希望表达出来。[1]庆阳剪纸并没有固定的剪纸手法,但一般来说都有底样,从祖辈那里一代代传承下来,细心的妇女把底样夹在杂志书籍中,视为传家宝。所以庆阳剪纸的作者多为农村目不识丁的妇女,她们的手艺大都是由上辈人手把手教的,有句话说“二八闺秀学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2]
(二)意象与纹样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类型。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由于根植于传统的农耕文化,所以其表现意象大多线条比较简单,古雅质朴、线条洗练。尤其是日常中见到的、瓜果蔬菜、猫狗牛羊等,由于接触多,能够观察入微,成为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庆阳的人们通过剪纸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庆阳剪纸,内容丰富。有表达吉祥喜慶、反映传统民俗的“骆驼进宝”“麻姑献寿”;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喜鹊踏梅”;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狮子滚绣球”“抓髻娃娃”;有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等。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庆阳文化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图腾崇拜,除了龙、凤、蛇等图腾,“鹿”是最典型的一种。在其他剪纸文化里,已经难觅“鹿”的踪影,而在这里,“鹿”作为生命象征保留了下来。同时,庆阳剪纸最广为人知的图案是“抓髻娃娃”与“生命树”。“抓髻娃娃”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最为古老、朴素、喜庆的形象之一,是生命与繁衍之神,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娃娃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其除了生殖繁衍的功能外,还有驱鬼、辟邪、招魂等表征意向。“生命树”是人类对于“树神”的崇拜,是原始人类树神交感巫术习俗的遗留——人们希望通过对树木的崇拜和模仿获得其旺盛的生命。[3]
二、庆阳剪纸发展现状
庆阳剪纸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口口相传、经验相授,存于一代代农村妇女的记忆之中。在之前多是作为自家的装饰品来使用,而在大力推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庆阳剪纸作为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其受众从老百姓普及到社会整体,因此背后的文化底蕴而有了更多的观赏与收藏价值。2008年庆阳剪纸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也多次发表庆阳民间剪纸作品。
庆阳剪纸文化传承主要有家族式、师徒式、社会化传承三种常见方式,但有相当数量的传承工作后继乏人。记忆因人而存在,传承人是庆阳剪纸活态传承和动态传承的关键。近年来,庆阳市为了抢救和保护濒临失传的剪纸文化,逐步建立起传承人的建设制度,并且每年对传承人的收徒授艺、传承活动、实践与理论研究等工作进行考核工作,激励传承人对于技艺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庆阳香包也会在每年端午节举办的“香包节”崭露头角,吸引各地游客及商人的目光。
在庆阳,虽然剪纸艺术不再局限于窗花,但目前市场销售的多是作为收藏品的剪纸作品,包装精良,具有观赏性与收藏性,实用性仍然不足。目前,为了追求数量,庆阳剪纸也多是机器量产,做工较为粗糙,由用剪刀剪变味了用刀刻,产量多且快,剪纸的传承质量骤降,大量雷同的作品削弱了剪纸本身的文化价值,庆阳剪纸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
受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与庆阳剪纸形影相随的窑洞民居逐渐消失,导致当地社会生活中对剪纸的需求大大减少。目前许多优秀的庆阳剪纸传人已相继去世,年轻人对这门古老的艺术缺乏热情,庆阳剪纸的传承面临断裂的危险,急需保护。虽然政府每年都会给予剪纸艺术传承人一定的补偿,但是大多数人获得的金额较少,且近三年来,政府对于剪纸艺术几乎停止了补贴,转而大力弘扬更有经济效益的庆阳香包。庆阳剪纸的生存空间被挤占。
数字媒体技术在国内已经发展多年,但目前国内对剪纸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案例不多,且剪纸作品的内容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剪纸题材上,其表现内容与形式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而需要对剪纸文化进行创新性的传承与发展。另外,庆阳剪纸虽然有独特性但其销售市场有限,当地很多剪纸产品由于没有销售渠道,再加上交通不便、没有平台推广等问题,为剪纸从业者造成了巨大困扰,他们急需对剪纸产业的营销手段、营销渠道、销售平台进行更新与改进。
三、创意设计与创新销售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看重且大力支持。2003年,文化部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民间剪纸亦被列入中国民间十大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同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召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将剪纸抢救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二个重点项目。2006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正式全面启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收录了九地的剪纸,而后又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又增加了三十一种剪纸。
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倡导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此次创新创业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随着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推进,剪纸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必将越来越受重视,市场扩大、受众增加、需求上升是必然的趋势。但庆阳本地数字营销发展水平较低,营销方面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与发展前景。
(二)庆阳市政府作为
庆阳政府瞄准文化市场,注重剪纸文化的传承。为将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庆阳市近年来借助多渠道开展非遗调查、非遗培训、非遗展览展演,每年都会定期举办非遗技能展演、比赛等活动。传承非遗的工作室还可获得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都能获得5000元补助来传承剪纸文化。
(三)消费者意愿导向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日常装饰品方面也会考虑更多的文化内涵因素。消费者对于以剪纸文化为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优势。
随着人民物质领域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日常装饰品方面也会考虑更多的文化内涵因素。人民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庆阳剪纸的文化艺术性在农村产业升级方面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在相关文旅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四、创意设计与创新销售方法
(一)文化价值定位
庆阳剪纸根植于农耕文化,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寄托的是生活中的美好愿景,带有浓厚的西北色彩,有着其独一无二的生活气息。由于庆阳的地理特殊性,庆阳文化在庆阳剪纸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对剪纸产品过度开发消磨了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对于剪纸这种民间手工艺品,首先便要明确其文化价值定位,如果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保护其文化内涵。由此,庆阳市政府要做好剪纸文化保护,培养传承人的同时,也要遏制粗制滥造过度开发的行为,回归庆阳剪纸的文化本位,在保证剪纸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与创新销售。
(二)市场定位
如今市场上流通的多是作为旅游纪念品与收藏品的剪纸,实用性不强。一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剪纸作品可以通过精心包装等方式,以高档礼品或收藏品出售,注重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着重体现文化价值,目标定位高端市场,其受众是剪纸爱好者和艺术品收藏家。
但是对于普通游客或一般接触者来说,要让庆阳剪纸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注重美观的同时,还要增强实用性。注重衍生品的设计,创造属于庆阳剪纸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如U盘、水杯、挂饰等,可以作为政府或者企业的伴手礼送给访客,提升庆阳剪纸的社会影响力,亦或作为旅游纪念品来销售,增强游客购买的欲望。同时,可以设计系列包装盒,一方面作为伴手礼或纪念品的包裝,提升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庆阳当地的苹果、核桃等特色产品的包装盒,融合多种特色,凸显庆阳文化。
(三)创意设计
进行创意设计,丰富产品种类。近年来,各类创新风起云涌,尤其是高雅艺术审美的介入,像名画、名人、艺术风光,大大拓展了消费群体。然而,剪纸依然没有像书法、美术那样,进入人们的寻常生活。现在主要还是爱好者的收藏,和少数楼堂馆所的装饰,还有部分窗花的运用,大量的城市居民家庭还很少,这就需要根据庆阳剪纸的特点,结合消费人群的需要进行继续创新,使其进入装饰的各个层面,成为家中艺术装饰的必备品。同时,新样子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也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来尝试创作,比如企业形象图标、家庭小摆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婚纱照、婴儿手足印等,结合庆阳剪纸的特色图案,创造款式新颖且仍然具有庆阳特色的剪纸。
同时,在剪纸品牌方面,也要做大做响。首先,要确立品牌,对一些代表性作品要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其次,品牌的创立,有赖于宣传,更有赖于作品过硬的质量和品位,抵制粗制滥造的剪纸工艺品,保证庆阳剪纸的作品质量。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剪纸艺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举办一些技艺比赛或新作品评比等活动,鼓励创新,激发斗志,提升庆阳剪纸的文化质量。
(四)经营与劳动方式转变
目前,庆阳剪纸的创作仍然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其销售也多是以小店铺为营地,等待顾客上门购买的传统方式。[3]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软环境的引导和扶持,将有意向的剪纸艺人以及剪纸生产厂家联合起来,注册成立公司,确立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企业家互补优势,设计者互激灵感,企业间互利共赢。集中各企业的优势兵力,开发新产品,生产精品;集中各企业的财力,建立统一品牌销售连锁店,统一定价销售,避免恶性竞争、自毁长城现象;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促进庆阳剪纸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五)销售方式与渠道转变
由于旅游经济,庆阳剪纸以门店销售为主,但是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生活需求,要创新销售方式与渠道,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进行销售。在淘宝等网购平台上也不乏庆阳剪纸的身影,然而,价格不等且良莠不齐。顾客不能看到剪纸实物,质量难以保证,剪纸样子古板且种类很少,也难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庆阳市政府应该建立庆阳剪纸的精品网站,推出具有品牌水准的产品。
要扩大庆阳剪纸的品牌影响力,也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利用软文写作、批评报道等多种手段,发展潜在客户,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促进政府与民众对于剪纸文化的重视与保护。
五、意义与总结
集合劳动力,发展特色产业。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挖掘促进剪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有效集合乡村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庆阳地区的乡村特色产业,为居民增收。
創新剪纸文化,与时代结合。将剪纸文化与当下的消费者需求相结合,进行创意设计,一方面符合当下受众审美需求,扩大庆阳剪纸及相关衍生产品的销量,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综合性地对剪纸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与推广。
衍生文创产品,提升价值。剪纸艺术衍生面广,可生产产品形式、种类多。剪纸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本身具有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对剪纸的创新创作,衍生出更多的文创作品,提升剪纸本身的价值。
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采用以互联网为依托并联合线下实体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方式,融合两端优势,进行媒体推广,更好地提高庆阳剪纸的文化品牌影响力、扩大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胡晓瑛.不竭的农耕文明之光——庆阳民间剪纸艺术[J].档案解读,2013(3):55-56.
[2]王光普.陇东的民俗剪纸[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
[3]李晓辉,张春庆,刘欣,等.庆阳剪纸艺术生产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包装,2017(7):22-26.
[4]金晖.剪纸艺术:从传统到当代语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8):138-140.
[5]谭嫄嫄,宁绍强.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8(12):162-164.
[6]汪辉,肖琼娜.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6(02):39.
[7]钟敬文.民间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J].民间文化,2001(2):06.
[8]曹又允.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D].江南大学,2009.
[9]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意象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0]王丽明.中国传统民间吉祥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