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维友
摘要:之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非常看重數学教育,是因为数学教育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开发思维能力的关键活动,而且如果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那么也就能在现实生活中从数学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便可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探索促使数学教育回归生活的方式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成功探索出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教学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都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直接原因是长期存在的知行脱节问题。其一,小学生的学习与认知来源主要是直观经验,但是由于并未在数学课上展现生活素材,小学生难以迁移认知经验,过于依赖教师讲解,因此会选择死记硬背数学概念,难以形成数学认知能力。其二,数学教育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很少专门设计生活实践应用活动,直接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点,学生也习惯了在数学课上学数学,很少会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导致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甚至于影响了学生本身的学科态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出改变,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教育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一、设计符合现实情况的应用题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常见题型,设计应用题的基本目的便是要让学生自主应用数学知识。但是,我们之所以无法利用应用题解题指导活动去促使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基本原因是应用题的题目设置并不符合现实生活造成的,而这自然很难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去设计应用题,以便及时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在“除法”一课教学中,小学生要学习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本身,小学生就很容易因为数学计算感到乏味、枯燥,但是代数计算却被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之中。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就设计了如下应用题:
妈妈买了一袋棒棒糖,一袋棒棒糖中一共有35颗糖,家里来了七个小孩,要把这些糖平均分给这七个孩子,请问一个孩子可以得到多少颗糖?
小学生对平均分问题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题目中“平均分糖”的设定更是非常熟悉,所以他们可以直接利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思考两位数除一位数的方式方法,而这就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通过生活观察发现数学问题
不管是“结绳计数”,还是“秤”这一重量测量工具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也正是这些数学规律、数学工具的出现,才切实提高了人类生产生活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现象,使其在观察、推导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推导。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数学概念的逻辑性,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在“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学中,学生要学习三种类型的图形运动,而在对称知识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了教室内两块并排而立、大小一致的黑板,一扇完整的窗户是由两块大小一致、形状相同的玻璃组成的。对于这些生活现象,我就对着学生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会说出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中间都有一条平均分的线等,难以准确说出对称这个数学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阅读数学教材,并由此思考对称概念,解释图形对称的实际意义。如此,就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三、组织生活实践实现数学建模
在数学学科素养中,我国学者明确提出了“数学建模”这个概念,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现自身的数学建模能力。实际上,数学建模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模型并成功解题的生活化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生活实践,及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据此实现知行结合,真正将数学教育与生活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就如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小学生通过切割法、填补法就可以将未知图形、组合图形切割成自己熟悉的平面图形,利用已经掌握的面积计算公式去计算图形的面积。因此,待本节课教学结束之后,我就组织了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测量并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本轮数学调查与实践应用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益,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也只有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应用题的创编与解题指导入手,设计符合现实情况的应用题,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观察中探索数学规律,通过生活实践实现数学建模,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舒显洪.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210.
[2]叶慧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中华辞赋,2018(12):207-208.
江苏省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