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雏形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宋,根基是哲学,其根系有又深深的扎在了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随着材料的更新逐渐分出人物画的另一个分枝——写意人物画,并在清末民初时的文化、政治改革时期中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特点,从而达到了历史发展中的又一个小高峰,并依然在发展着。
关键词:人物画;传承;创新
一、写意人物画的本质渊源
(一)中国人物画最开始的形态——象征
中国的人物画是以人物为绘制和研究的一种造型艺术,中国人物画凭借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交融,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闪耀着其光辉。象征是艺术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是无限内容在有限载体中的展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中,无论是原始社会对彩陶、甲骨、墙壁上的动物形象和花纹的简单概括,还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雕刻纹路的符号化。亦或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汉字,以“象形”、“意”为其本质,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意象”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二)文化和技法发面的发展
中国画在无法确定名称的时期被称之为“丹青”,随着历史逐渐发展至今,近代为了区别于西方绘画称之为中国画。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从古代的传承、当代的创新以及将来的发展是美术评论者和画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物画在各朝各代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以很好的反隋唐时期国家、社会、经济的统一繁荣给了绘画艺术一个稳定发展的平台,人物画领域的吴道子、周昉,山水画、花鸟画的李思训、王维、展子虔、张缲等人均已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此画和好的反映出吴道子的画风,他不同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兰叶描,突破了南北朝时期的“曹衣出水”,自成一派,形成了“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笔势婉转,衣带飘举。
每个画家都会从自身的审美出发并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也由于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与精神状态不同,画面的特征表现手法也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着。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思维方式的支撑下,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屹立于世界画坛。
二、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创新以及发展
当代的写意人物画在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下,在以徐悲鸿、蒋兆和等一众艺术家的努力下,当代写意人物画将西方艺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特征相融合。从而更加丰富了当代写意的的笔墨表现力,取材上更接近当时人民大众的生活,反映现实。
20世纪时,有着千年历史的水墨人物画传统受到了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意象造型在尊重客观形象的同时更注重主观意念的表现,要的是能够将画家的主观意识与作画时的情感淋漓尽致的体现。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观念的焦点在于“骨法用笔”,归根结底是对于线条的强调。张彦远曾经说过:“无线者非畫也”。又因为书法对于绘画用笔的影响,中国画中的线又多了个独特的表现力。但传统的线虽有着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但在表现光线、空间的方面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所以,在20世纪时要使笔墨紧跟时代,就要改变传统的造型方式。蒋兆和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他追求线与面的结合,在他的作品中面部会有着西方写实绘画的感觉,但又不失去线条。再原来传统的水墨上增加了变化,增强了形象的表现力,但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水墨会使画面更有张力,大面积的墨块,加上饱含力量的线条。改有改的好处,传统也有其优点。
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新时代的美术也应该吸收西方的优秀思想”的想法,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等人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在传统的中国文人画中加入了西方绘画中如“素描”“光影”等因素,徐悲鸿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结合,丰富了表现性,林风眠也形成了自己拥有深邃意境,形式感新颖的独特风格。1919年,24岁的徐悲鸿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赴法国留学并考入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这一期间徐悲鸿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绘画的水平日渐提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8年的欧洲学习生涯,造就了他之后一生的审美情趣、创作观念以及艺术风格。32岁学成归来的徐悲鸿刚刚回到祖国,便投身于国内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并影响中了国的美术教育体制至今。五四运动以来同样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蒋兆和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将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融为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构建的全新的笔墨技巧。蒋兆和以西画改良国画的艺术理念,与徐悲鸿不谋而合,在美术改革初期,这些老艺术家在人物画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等,蒋兆和在《流民图》中用勾、皴、擦、染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减少了笔墨上细微的变化,线条多是一种看起来较为缺少变化的大线来勾画人物,画面主要以墨色为主,衣物多只辅予少量的赭石和花青。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与《流民图》如图中的人物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充分体现了这两幅作品是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方素描相结合的产物,用白描勾勒的手法处理人物的形象、衣纹、花草树木的表现,利用西画中的透视、解剖、明暗来处理人物的皮肤肌肉,可谓是真正的将中西技法融会贯通。
总结
人物画发展至今的成就与艺术风格,是因为众多的大师为它做出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历史发展规律中的产物,所以学习时应该从规律入手,不要从技术入手,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并掌握中国画的创作规律,“以道观物”,有的时候也可以从前人不成熟的绘画题材中受到启发,并继续探索其表现的高度,一个画家只有建立了这个观念和认识,才能在某一个题材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
作者简介:张乐甫(1996.1.17-),男,汉族,籍贯:辽宁盘锦,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