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鑫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更应当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科教学的特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引子”,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情境表演导入模式作为导入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情境表演导入模式入手,通过阐述情境表演导入模式的概念,分析情境表演导入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好的运用情境表演导入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表演;导入模式;道德与法治
一、情境表演导入模式的概念
所谓情境表演导入模式,是指在正式开始新课程教学之前的导入环节中,改变传统的导入方式,采用学生根据当堂内容编制话剧、小品、相声、脱口秀等形式进行课前表演,在表演中设置问题、体现问题、挖掘问题,再由教师引导进入新课教学的课堂导入模式。表演的形式和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新课的内容进行设计,每堂课的课前表演由班级的同学轮流完成,表演的时间设置为课前五分钟。通过这种情景表演导入模式,既能够充分的活跃课堂气氛,预习新课知识,挖掘新课问题,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情景表演导入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情境表演导入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以任教地生源为依托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10个问题,以七、八年级的学生为主体。通过对200份合格问卷反映出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本次问卷共有代表性问题两个,分析如下:
根据对表2-1的分析可以得出,对于新课导入,相比于静态的思考如教师讲授、阅读教材,学生们更加喜欢动态的思考如分析材料、观看视频、情景表演等,可见学生们愿意在动态的思考中开始一堂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也应当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的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根据对表2-2的分析可以得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很感兴趣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说明学生总体上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乐于接纳该课程的知识,但认为知识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却在总体中占到了少数,这说明很多同学没有找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情境表演导入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进而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延伸作用。
三、情境表演导入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的策略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充分考虑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环节也不例外,在情境表演导入模式中,设计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是关键环节,决定了情境表演的成功与否,同时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情境表演教学模式中,由学生参与表演无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作为关键环节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的设计也应充分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在设计表演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起辅助引导作用,真正的让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和教材内容自主設计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并亲身参与到表演的过程中,既有助于学生认真读懂弄通教材内容,又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助力新课的教学。
2、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受考试成绩的影响,仍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将成绩摆在第一位,不愿意拿出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参与到导入中来,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应当逐渐转变教学观念,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转变教学方式的第一要务,教学中不仅要看到学生的成绩,更应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应当主动适应课堂角色的转变,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情境表演导入模式的运用中发挥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助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情境表演导入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为了新颖而做,为了展示而做,应当真正的发挥该模式的实际作用。运用情境表演导入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挖掘教材、设计情境表演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或事所导致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继而通过新课的教学在学会新知的前提下解决现实的社会现象,真正的帮助学生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外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有裨益,也真正的体现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闫思齐.《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策略探索[D].洛阳师范学院,2019.
[2]王亚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导入的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冯 鑫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