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珍
摘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体系,是新课的本质要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也是所有一线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利用媒体课件,激发学习情绪;利用媒体课件,激发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绪;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情绪;游戏辅助,激发学习情绪。
关键词: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体系,是新课的本质要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体系。“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也是所有一线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如果教学方法单调、死板,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缺乏生气,只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才能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这方面我做了尝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利用媒体课件,激发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如果一节课下来,就只有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读,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难想象。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多媒体集“图、文、声、乐”于一体,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信息,完成知识的构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达到激情引趣、突破难点、创新思维、升华情感的效果;可以使学生乐学、多思,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教学中,我除了用多媒体上公开课外,在班上我都尽量使用班班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的情绪非常高涨。
二、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使语文教学卓有成效,关键在于学生“学得有味道”,叶老所说的“味道”就是指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良好情绪的产生。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也常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所以,我尽量要自己每天保持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设导语、充分利用教具、精心制作课件等。正如南宋学者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农村学校,在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靠老师精心设计。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情绪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游戏辅助,激发学习情绪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正如陈鹤琴指出:游戏能使脑筋锐敏。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能在游戏中渐渐养成。游戏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探索性,使他们较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游戏形式中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学生从游戏的动机向认识动机转化,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兴趣从一般的、偶然的兴趣阶段向比较稳定的认识兴趣转化,认识兴趣又可以引起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平时的游戏教学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手段,让学生在唱唱、跳跳、说说、画画、玩玩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了乐学的原则,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游戏活动时,我让学生用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皮肤的感觉,四肢的触觉,全身心地体验愉悦,投入游戏中。特别是在竞争性的游戏活动中,儿童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产生了不甘落后的上进心理,不仅使他们兴趣盎然,更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游戏教学还特别有助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游戏角色就是替代他人,把自己想象成其他人,游戏的材料就是一物替一物。游戲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营造令人奋发向上的氛围。游戏中的竞赛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可以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并有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提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状态。合理的游戏规则,适当的奖惩,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学生在游戏中接触同伴,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如:在教学《猴子下山》、《猴子种树》《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狗学叫》等有趣味性的课文时,我都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通过集体游戏,孩子们能逐步学会和同伴们如何友好相处,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昂的情绪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赞可夫名篇《论小学教学》
[2]《叶圣陶教育名篇》2007-11
(连州市龙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