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设计和创造一条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道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能止步于教学状态,而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教学引领作用,全面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技术;生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意味着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继续使用传统教学,不仅不能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在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面,我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多次要求教师将数学教学融入现实生活的原因之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上教学时精彩忽略生活元素在课堂中的融入。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需要遵循课程改革教育的新理念,需要知道如何适应、如何利用生活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上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就感,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助力其在小学阶段圆满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例如,当我带领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理解材料,即与平行相关的示例。然后,根据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分析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帮助学生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高。随后,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时,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最后,我指导学生弄清楚该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我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动机,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实际意义,并初步发展了学生们对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有效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动态捕获集体学习的直观图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非常有效。在此基础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可以在小组课堂练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有效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进一步促成在小学数学课程的蓬勃发展。
例如,当我带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图形运动”这部分知识时,首先动态播放了几段有关学生合作学习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在实践中合作的意愿。然后,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首先了解了不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帮助学生了解了对称轴的含义,以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之后,我使用信息技术播放了不同的图形,并允许学生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找到图形中的对称轴,从而迅速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后,我做了全班总结,让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将信息技术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发现和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充分发挥了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灌输式”数学教学时代,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但是,有些老师渴望通过适应问题的情况来获得成功,所设置的问题难度比较大,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还容易导致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遵循素质教育的概念,并彻底“吃透”教科书上的内容,善于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并让学生们对数学的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实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建有效课堂目标。
例如,当我带领学生学习“角的分类”部分时,我首先问学生:“什么是角度,谁可以快速命名角度的一部分?”一些知识储备为教授新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显示了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完成对直角、锐角、直角和圆角的实际理解。然后我要求学生在分类时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的含义,还能够带领学生们了解不同角度的特征,加深他们对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我做了全班总结,并组织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及在课堂练习活动中应用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也使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并且通过指导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我还初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續的深入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当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以教师为尊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许多教师不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践教育理念,并希望在课堂上保持权威。他们总是使用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以至于无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和谐感,使学生无法发自内心的参与课堂学习。在此基础上,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便需要协同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彻底贯彻学生教育的理念,使学生有上课的感觉。为了鼓励学生参加课堂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花结果”。
例如,当我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回顾锐角、直角之间的关系,鼓励各小组成员迅速做出响应,使课堂气氛更加愉快,这不仅动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热情,还为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然后,我在课程计划中显示了许多不同的三角形,并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然后看看哪个组可以对它们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类,并及时且合理地给予学生们表扬,也就学生们合作的结果提出了适当的建议。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系统地总结和组织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以便学生更好地识别和分辨它们。最后,我进行了班级总结,强调了分类思维在学生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允许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关本课数学知识的相关信息。这样,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并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助力小学生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影响之下,我们需要知道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成长规律,需要知道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并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有效助力小学生的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伟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23):37-38.
[2]胡卫国,管笑.试论情境教学法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数码设计,2017,6(11):156-156.
[3]商应明,陈广亮.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22-123.
葛丽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