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显春
摘要: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非常重要,而教师积极情绪的激发和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两者都是有效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在这里,本文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创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有效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再适合于教育新一代学生,从而导致了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有效的数学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并成功教学是有效数学教学的目标。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学习效率,还可以改善更多,将极大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创建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呢?在这方面,本文简单论述了以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教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某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快乐地获得知识。这里需要注意四点。
(1)在教室营造安静的氛围
江苏省著名教师张兴超在上课前问学生:“同学们,你能猜出教师喜欢什么运动吗?”教室气氛突然激增,学生回答道:“篮球?”“足球?”“游泳?”教师张摇了摇头:“我的业余爱好只需要1平方米和一根绳子。”学生立即猜出了正确的答案,接着教师问道:“那你的爱好是什么?让我们听听。”学生们赶紧回应自己的爱好。张教师笑着说:“同学们,我喜欢你们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你们真的很帮。”张教师使用对话的方法立即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和了师生的感情。
(2)鼓励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无法集中精神,可能并不总是很兴奋。因此,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师生一起计算“3 + 3 + 3”,“5 + 5 + 5 + 5 + 5 + 5”和“9 + 9 + 9 + 9 + 9”。在对计算进行分类时,学生们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教师总是比我们计算得更快?教师说:“教师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正确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为学生提供了教材知识和内容。在此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存在不清楚的因素。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只能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思维分散。他们倾向于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也许一堂课上学生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无法事先确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所有教学都必须以尊重学生的问题为前提。受年龄和心理的影响,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太相关。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免破坏课堂教学和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二、给学生留一些空间
可以想象,如果教师不断地对全班灌输讲解,那将是一个无聊的过程,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生需要拥有一些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还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数学学习环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热烈互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创建适当的生活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着手,强调数学生活化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识、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探究,找出生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小学生观察环境的习惯,促使小学生热爱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阶段、爱好特征等多个方面出发,通过小学生已知的内容、熟悉的教材等提出针对性的生活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可以就地取材。
例如,学习周长内容时,可以让小学生量桌子的长宽,接着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讨如何求出周长。在这一过程中,既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小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意识,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生活处处是资源,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利用小学生都熟知的生活情境,对复杂难懂的数学内容展开教学。一般情况下,越是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合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因素的融入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具有举重若轻的正面作用,它能以极具想象力与开放性的故事刺激学生的学习感知,帮助其搭建通往数学知识的桥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符合小学学生兴趣特点的、具有高效引导性的数学文化故事,为学生转变萎靡的课堂态度助推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沉浸在趣味性与教育性极强的故事情境之中,以此优化整体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讲解这一具有经济元素的教材内容时,可以将关于人民币的相关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以经济维度为切入口进行人民币演变的了解,并促使學生了解人民币大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交换关系,从数量上学习数学的加减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不仅能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从根本上学习到生活知识,这也是生活知识在数学文化间的一种表现。又如,在《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圆周率的发现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及人物来了解圆的数学知识,督促学生自主思考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稳定自身的几何数学知识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中实施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始终保持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敢于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探索自己的教学体系,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最终促进有效课堂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郭昌东.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50.
[2]施建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73.
[3]赵成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5):128-129.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