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模式在高校非专业摄影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平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对分课堂案例教学法

摘 要:当前许多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旅游、广告等专业内,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摄影类课程,这类课程被称为非专业摄影类课程。由于这些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部分没有摄影基础,所以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将近年来流行的对分课堂与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微课结合起来,探讨这种“对分+”模式在非专业摄影类课程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对分课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微课;摄影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39-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分+’模式在高校非专业摄影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课题编号:JY201805

近年来对分课堂在高校教育中逐渐流行,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法学、医学、艺术、文学、工程和体育等众多学科教学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可。对分课堂倡导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用于教师讲授知识点,一半用于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然后再展开讨论。而高校中的非专业类摄影课程,以教授相机的操作和运用为主,实践性强,简单照搬对分课堂的授课方法,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将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摄影课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借鉴其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进行有效对分,形成独特的“对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一、“对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如下几个特点:其教学开展形式以案例分析为主,教师通过分享相关领域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自行推导出新的知识点。此外,案例并非只涉及一个知识点,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除了新知识点外,也会涉及教师已经讲过的知识点。因此,案例教学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促使学生在掌握相关案例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既能温故又能识新,使认识得到深化。[2]如在新闻摄影课程中,教师可以某媒体刊登的时政类照片为例,通过分析照片中人物的形象和位置、光线的运用等,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类题材的新闻应该如何拍摄。广告摄影课程中,在讲到透光体的拍摄技巧时,可以挑选一个优秀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商品的拍摄技巧,探讨照片的拍摄用到了哪些光线、是如何通过现场的布光达到拍摄效果的。

在非专业摄影类课程中,掌握相应的摄影技巧不是唯一的教学目的,只有将摄影与相关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学生拍出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摄影作品,而是有冲击力的、直指当下热点事件的新闻摄影作品,或是能激发顾客购买欲望的广告摄影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寻找案例的过程中,不光要注重案例的摄影技巧,还要兼顾其专业属性、是否包含了相关专业的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案例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而实践难度过高的案例又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缺乏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只有挑选合适合理的案例,才能多维度、深层次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快乐。

二、“对分+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主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任务,将授课内容融入具体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对分课堂与任务驱动法结合,一半课堂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不断被激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一体。[3]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摄影类课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参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难点融入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规划任务,确保任务的可操作性。此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保证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能顺利完成任务。如广告摄影中拍摄红酒杯广告作品的任务,相机使用和基础布光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如何针对透光体进行布光、如何拍出红酒杯的质感则是这个任务中学生要探索的新知识。如班级教学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任务的设定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任务中的分工是否明确。

其次,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除了设计任务之外,教师还要提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讲解,方便学生在任务中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此外,教师要跟进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适时给予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但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避免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对于某些思维活跃、另辟蹊径的同学,只要其言之有理,也应该给予表扬。

再次,教师要注重讲解和分享,对于高效和优质完成的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就其主题表达、创作者创意和摄影技术等进行分析讲解,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这种分享互动环节达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还能使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充分利用任务的延展性引导学生训练发散式思维,使师生之间建立起更加高效的沟通渠道。

最后,任务驱动法充分结合了任务的过程性和评价的总结性,需要教师对任务中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有详细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使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被精确量化和评价。否则学生可能会质疑教师的评分。对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任务,教师的评价还要考虑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

三、“对分+微课”

目前很多高校都鼓励教师开设线上课程,国内也有很多广受好评的线上教育平台,近年来,基于这些线上教学平台推出的微课也十分流行,成为了实现翻转课堂、推进教学实践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些知识点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才能消化。在高校的非专业摄影课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摄影基础,对这些学生而言,有些与摄影相关的理论知识很难在课堂内消化和理解,学习难度大。教师利用微课对接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巩固知识点,对于对分课堂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型的补充。

摄影课程实践性强,不管是前期的相机操作,还是后期的拍摄实践,都需要学生使用专业的相机,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影棚拍摄,通过实训操作掌握知识点。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器材数量不足,或者受到实训场地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看清楚教师对器材的细节操作,即使教师反复演示,也不能保证学习效果。[4]

在涉及难度较高或需要操作演示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围绕某个与摄影相关的实际案例,将知识要点、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和技巧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微课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和巩固复习提供了方便。尤其对未消化課堂上教授的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差、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来说,微课不失为一种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四、结语

“对分+”模式是一种复合式教学方法。它针对非专业摄影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由教师讲授知识,另一半不仅仅限于对分课堂中的讨论模式,还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微课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重视分数,转变为积极参与、重视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凤晶,程红,范秀英.“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摄影学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9(03):108-109+114.

[2] 宋艺雯.案例型教学法在高校摄影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8(16):131-132.

[3] 谭时康.高校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传媒论坛,2019(01):165+167.

[4] 孙大春.基于MOOC的摄影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2):75-78.

作者简介:平悦(1984—),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摄影。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对分课堂案例教学法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