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需求优化组合教材

2020-09-10 07:22杨桦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教学

摘 要: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思路可能与编写人员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拥有重组教材,优化教学的意识;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应用教材中的素材来优化教学效果;以突出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应用教材的内容.教师只有应用这样的策略,教学活动才不会被教材局限,教材才能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教学;教材;优化组合;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1-0077-02

在编写化学教材时,教材的编写人员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编写人员会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呈现在化学教材内容的编辑上.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思路可能与编写人员不同.在教学思路不同的前提下,教师如果一味照搬教材上编写的内容,可能就不能有效的利用教材,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结合教学氛围的营造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会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快速的理解知识.在设计情境时,如果教师能把可以类比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学习,会让学生加快知识理解的效率.虽然教材会用类比的方式来编排内容,但是教材类比的内容不一定符合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了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来营造学习氛围,教师要重组教材.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质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物质的酸碱性吗?”学生会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发现生活中具有酸性或具有碱性的物质,学生表示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物质为醋酸,他们听说过这是一种弱酸,学生了解生活中较强遇到的强酸为硫酸、硝酸,不过这两种酸性物质危险性很大,一般只在特殊的场合下使用.学生听说过的碱性物质为肥皂、洗衣液、食用碱、青梅汁这四种.学生听广告中说,肥皂和洗衣液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它们都是碱性物质.部分学生听人说在做食物时,要在食物中叫食用碱,比如做面条时,有时要放食用碱.学生还听说过青梅汁虽然喝起来很酸,但是它其实是碱性食物.当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既不呈酸性,又不呈碱性,而成中性的物质呢?教师的提问给予学生启示.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结合教材重组内容.教师要把同一类别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系统的视角理解事物,用对比的方式了解同一类别下,不同子类别事物的共性和异性.当学生能应用这样的视角看待事物时,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就能深入.

二、结合化学实验的开展当教师重组教材,优化了学习情境以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带着刚才情境中的疑问来设计化学实验,分类探讨化学物质的特性.教师重组了教材以后,有时可让化学实验内容变得集中.

以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酸碱盐的实验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以前,找出实验的对象,并且在实验前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推测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哪些物质是中性物质.学生可以带着推测去实验,在实验中验证推测.有一個学习小组整合了实验结果,得到实验验报告见表1.

通过这一次的实验,学生了解了应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变红意味着物质是酸性的、变蓝意味着物质是碱性的、变紫意味着物质是中性的.应用无色酚酞实验可以获得两种结果,无色代表物质可能是酸性的、可能是中性的,变红代表物质是碱性的.通过这次的实验,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分为酸性、碱性、中性三种,应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了解化合物的酸碱性.如果教师把酸性和碱性物质放在一节课中探讨,又把盐放在一节课中探讨,在教学时就会使太太多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并且会浪费实验材料.在这一次的实验中,教师结合酸碱盐的共性来优化化学实验方案,可以减少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节约实验材料,并且能让学生在实验中以更系统的眼光看待知识.

教师要以优化化学实验为目标,重组教材,使学生能集中探讨一个类别的化学知识、充分利用实验时间和实验材料.教师重组材料,组化了化学实验,可让化学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分类学习的探讨

当学生从实验中理解了化学物质的分类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一一深入的探讨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用分类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把知识学生更加深入.在完成了学习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以系统的眼光看待学过的知识,此时学生对知识就会有全面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探讨酸性的物质.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写酸性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在化学试中找出酸性物质的特性.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写出了HCl、HNO3、H2SO4、H2CO3等一系列的化学式,此时学生发现酸性物质都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比如HClH++Cl-;H2SO42H++SO2-4.结果观察的结果,学生开始思考碱性物质、盐类物质是不是也有某种共性呢?学生应用观察酸性物质的模板来探讨学习,举出了碱性物质的化学式NaOH、Ca(OH)2等,发现碱性物质是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比如:NaOHNa++OH-;Ca(OH)2Ca2++2OH-.盐类物质NaCl、NH4NO3等是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比如:NaClNa++Cl-;NH4NO3NH+4+NO-3;通过分类探讨,学生理解了酸碱盐都是化合物,然而它们具有差异,这种化学特性的差异使它们分别成为酸、碱、盐三种物质,并且呈酸性、碱性、中性.

教师重组教材后,可以引导学生分类探讨物质,在完成了探讨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再以系统的视角看待探讨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视角来看待化学知识体系,对知识有全面的、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景萍.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11):38.

[2]杨剑春,徐春芸.初中化学中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的评价[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07):49.

[3]薛香香.初探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1(05):22.

[4]王树丽.初中化学教师如何上好新教材课程[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11):18.

[5]南萍.树立新理念 探究新方法——读初中化学新课标[J].西藏教育,2012(07):94.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杨桦(1987.10-),女,江苏省盐城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