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敬 丁霞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精准教育扶贫视角下本研究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政策实施,从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场地器材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教育扶贫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重庆市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帮扶路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贫困”现状提供帮助,还能为政府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路,更为重庆市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帮扶路径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精准教育扶贫;体育教育;帮扶路径
前言
精准扶贫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的重要前提,教育扶贫也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进行考察,提出教育脱贫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对未来青少年健康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习总书记对重庆市石柱县扶贫工作和体育教育的重视,使石柱县政府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力提倡教育改革,因此,研究重庆市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文从教育扶贫视角下,研究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不仅能为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贫困”现状提供帮助,还能为政府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路,更能促进贫困地区小学体育教育帮扶路径提供有益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市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开课学时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体育(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10-11%的比例,1-2年级体育课相当于每周4课时,3-6年级体育课和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相当于每周3课时。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重庆市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基本符合要求,其中3所农村小学每周开设3课时体育课;1所农村小学每周开设4课时体育课;1所每周开设2课时体育课。从开课的课次上来看,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二)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导者,是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从调查的5所学校的体育师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匮乏。4所学校有1-3名体育教师;1所学校有3-5名体育教师;0所学校有5名以上体育教师。由此可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课程作为不与升学直接挂钩的课程,更受到许多学校的忽视,而体育老师的处境更加尴尬,因而其离职的频率更高。
(三)工资待遇
见表3,体育教师工资在2000-2500元/月的学校有4所;在2500-3000元/月的学校有1所;3000元/月以上的学校有0所。由于石柱县农村的学校待遇较低、发展前景不够好,以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较差的问题,其客观环境对于教师职工而言,是缺乏足够吸引力的。很多有扎实专业基础与竞争力的老师,往往会更倾向于往优势教育资源更为集中的城市校园靠拢,而不会往各方面条件都较差的农村地区聚集。
(四)家长支持
家长对体育教育的认知是影响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以及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从课堂的开设情况来看,有2个乡镇均开设第一课堂,2个乡镇开设第二课堂,1个乡镇开设第三课堂。家长对于学生接受课余训练、特色项目培训的认知不足,除了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开设非常的困难,由于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老年人抚养,因此,农村固定的封建思想严重,把干家务和做农务作为孩子的主要本领。
(五)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课程的重要手段学,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学生运动安全的基本条件。根据表5得出,4所学校场地器材不充足,1所学校场地器材基本充足。据调查研究石柱县政府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投入较少,资金扶持力度较小的直接结果是造成各教学机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缺少,而资金的缺少,也将直接造成学校无力购买昂贵的体育教学设备、设施。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重庆市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增设体育教育专项资金,加快体育教育改革发展
石柱县的农村小学要彻底突破现有的体育教学困境,政府相关的精准教育扶贫机制必须对其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外部環境、内部机制的改进。加大对体育教育的财政支出,在教育财政资金划拨时不能过于简化处理,只按照人头划拨,而是要多维度考虑,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的实际办学现状等综合情况进行资金的划拨,而且要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用于其体育教育办学的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对于其体育教学的资金使用情况也要及时的进行了解、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同时,当地政府也应当帮助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一些社会公益助学基金,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增设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专项资金投入,使石柱县各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可以得到保充足的办学资金供给,加快体育教育改革发展。
(二)融合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构建小学特色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体育课堂多以球类、田径、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为主,对于传统项目开设比例较小,石柱县传统体育以摆手舞、竹铃球等体育项目为特色,将赋予极具吸引力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小学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构建小学特色课程体系,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校园体育文化。同时,开展特色体育课程“下乡”活动,加强体育教育传播,学校定期“下乡”开展家长传统民俗项目交流会,通过教师团展示特色体育课程以及学生表演等进行宣传,逐渐改变家长对体育教育的认知,也感受到小学体育传统民俗课程的多样性与艺术性。
(三)搭建体育教育信息化资源,促进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体育教育信息资源的改善,是石柱县农村小学精准教育扶贫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实际上,体育课程相对有其他课程,更需要体育教育资源的打造。一方面包括体育教学所需要的的教学场地,如操场、跑道、体育场等等,还包括各种体育课程需要用到的体育器材,如单双杠、高低杠、铅球等等。一方面,政府的精准教育扶贫机制,应当帮助石柱县农村各小学搭建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器具在数量上的充足,即保证体育课程在进行的过程中,都能根据课程的客观需要,进行充足的体育教学设施的征用。另一方面,为体育教学提供交流平台,将即时的体育信息与数据传递到农村小学,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弥补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四)引进体育专项特色人才,带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重庆市石柱县三河小学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体育专项特色一直备受关注,合理的引进体育专项特色人才,能够优化体育教育结构,充分发挥体育人才价值,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但目前石柱县许多农村小学还没有体现出学校的体育特色,因为资金投入的不足、缺乏专业的体育老师,体育教学条件差等原因,而使具有天赋的体育人才得不到全面发展机会以及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失。体育课作为不直接与升学挂钩的科目,又因体育人才的不足,许多学校只能选择壮士断腕。因而,国家以及石柱县政府必须给予体育特色人才的引进,创新农村体育特色,拓宽体育人才引入渠道,及时的填补体育人才流失的空缺,把人才流失降到最小。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的精准教育扶贫,在各学校、各地区、各个课程的帮扶上,都应当有不同的帮扶的方案,能够真正找到各个学校各课程的教学条件的缺陷,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精准教育扶贫,最重要的是增设体育教育专项资金、改善教学信息资源、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带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有了这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的解决,石柱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基本上就已经能够走上全面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状况,而当地政府在该课程上对于石柱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帮扶思路,可观赏也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它确实将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参考文献:
[1]梁艳华.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19-122.
[2]李岳奇.石家庄市平山县贫困农村小学体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8.
[5]周梦佳.湘西自治州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课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课题(精准扶贫视角下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帮扶路径研究,KY201904C)。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