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宁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基本职责是为地方企业和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属地方性金融机构。但在银行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热门行业和优质用户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导致出现贷款集中的现象。影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经济变动,区域经济波动,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等,尤其当多种经济危机出现重叠时,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就会被无限放大,不但会造成大规模的经济损失,还会动摇整个区域的经济稳定。对此,我们研究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具有社会意义。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资产质量
中国发展的几十年,出现过数次的银行危机,这些危机事件表明,贷款的过于集中严重威胁银行的经济发展。在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我国出台新增贷款业务,贷款规模大幅度增长,但也随之出现了各行业融资平台集中的现象,使贷款集中的风险逐步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是明确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的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但城市商业银行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他与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是密切相关的。在此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的集中度对区域乃至整个金融界都起着较大的作用。
1.客户集中、行业集中、区域金融环境及境外投资的影响
1.1客户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偏向于把信贷资源分配给大型且信誉较好的优质用户上,提高对资金的掌控对于控制银行风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资金分配的分散不利于银行的监管,加大了银行贷款的损失。城市商业银行大多规模较小,多元化的资金分配会加大银行工作量,一方面提高了經营的成本,另一方面还降低了贷款监管和对风险的掌控能力,得不偿失。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小金融企业发展的饱和,下降的客户结构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必然趋势[1]。长此以往,城市商业银行会逐步走向固定的监管模式,短时间内不能快速接纳小微型客户。在经济下行周期流动不足的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的冲击是不容小觑的。
综合中国的国情和大的宏观经济调控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优质大客户,这是一种消极现象的表现[2]。第一,在整个银行的信贷市场,城市商业银行会趋向于大银行的走向,逐渐形成了羊群效应。一旦某一银行出现了新客户类型和经营模式,其他银行就会直接去效仿,而不是重新考察新客户的信用和经济状况。城市商业银虽然只是服务于中小型企业,但也要在完成信贷指标的同时预测一下未来资产的质量情况。政府类大型国有企业有国家扶持,不但倒闭风险较小,同时还会为银行带来巨额存款,因此受到大多数银行的喜爱,反之,资金周转困难且风险系数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就会挡在信贷市场之外。第二,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地方财政或地方政府控股的投资公司,所以国有股比例占主导地位。有的地方政府出为了政绩,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人为干涉,继而放大了集中贷款的现象。城市商业银行与有的信贷客户之间存在多层关系,这种关系体制也隐藏着不可预估的信贷风险。由于受外部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银行的潜在风险很可能转化为现实风险,如此一来,银行损失本息的机率就会增大。所以,客户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是消极的。
1.2行业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行业的集中贷款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也是双向的。积极方面,企业中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可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赢得高额利益;对比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不仅对企业本身要求较高,所需资金量还较大,反观专业化经营,资金量需求相对较小。银行贷款的集中投放,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强化,能更精准的判断借贷人的资金信誉状况,能有效避免因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违约风险[3]。城市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会偏向于当地优质行业,这也大大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和不良贷款率。消极方面,银行贷款的过度集中会导致企业发展不平衡。当受到外部大的经济波动时,会导致行业的整体下滑,流动性缺失,银行作为一个周转站对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抽贷,不仅风险案件增多,资产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引发金融危机。
理论上来分析,贷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很可能引起该企业的盲目扩张和产能的过剩。当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出现恶化时,这个行业就会出现整体下滑,银行就会对经营长善的企业停止发放贷款甚至会出现抽贷现象,从而导致贷款银行资产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会引发区域性较大规模的货币危机。据资料显示,降低贷款银行的集中放贷,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资产质量,这一现象在经济的上行周期效果比较明显。银行贷款集中投放于几个行业时,银行盲目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忽略了潜在的泡沫危机。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一般都是政府或国有企业,掌握着决定权,地方政府有时出于对业绩的考虑,会对城市商业银行出现人为干涉,这是加剧贷款集中的一种表现。
1.3区域金融环境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的差异,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一方面,金融环境较好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政府控制力越大,银行的经济效益就越差,资产质量就越差,政府起到了阻碍作用;金融环境较差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政府控制力越大,银行的经济效益就越好,资产质量就越好,政府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自身就具有很高的盈利能力,且信誉度较高,这样就缩小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方面配合放贷,资产的质量也相对较高。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借贷人信誉较低,违约成本更低,这就面临着更高的借贷风险。银行得不到借贷人的保障,在回收本息的过程中更加大了难度。根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有大数据显示,金融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放贷比例和贷款的集中度都相对较低,好的信誉对贷款的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放贷的集中度越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越差。
假如一个城市的法制法规建设比较健全,金融经济环境比较好,社会信誉度较高,则该城市的金融经济就相对饱满,企业的信誉提高了,那么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降价了,从银行贷款的效率就提高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就相对较高了。
2.整改措施
2.1优化企业结构,鼓励微小金融业务发展
与其它银行金融机构不同,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区域仅限于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但是要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和盈利能力,就要与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努力获取大型企业、大项目的优质资源,慢慢走出原来的局限性。城市商业银行运用其自身优势,为需要小额贷款、短期贷款、贷款次数多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拓展客户资源,这也降低了贷款集中现象的继续蔓延,提高企业的间的信誉度。
2.2增多区域间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往来
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拉开了各城市商业银行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加上区域政策不同,我国跨区域经营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据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集中度与信用风险较其它地区风险系数较高[4]。中国银监会2009年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可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则,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商业银行间合作的密切度。目前,同一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已经建立了合作机构,由单个向整体的转变,由原来的“一家独大”到现在“整体共赢”的转变。
2.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地区金融法制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领域中,人们对信誉观念的认识还比较薄弱,整体的社会信用状况也不理想,少数企业还存在偷税漏税、恶意逃避债务的行径,提高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系数。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把控审批权限,加大对问题用户的监测,及时准确的了解各分支行的实际管理情况。管理者可以把信用数据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运作,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信用的认识和认知,更好的完善法制体系。政府也从部门职能出发,正确引导,共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金融体系。
3.结束语
城市商业银行总会将投资资金集中于本市的优质客户和优质行业,一旦出现经济下行,企业之间的资金产业链就会出现断裂现象,加速放大了银行的经济风险,导致规模较大的经济损失。降低贷款的集中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改善资产质量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企业不同,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当地的中小型企业和居民,对市场经济的波动较敏感,容易引起金融风险。提高对贷款集中度的监管,做好风险防控,对提高资产质量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春喜,毛悦.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影响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09):86-96.
[2]毛悦. 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3]任秋潇, 王一鸣. 信贷集中度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水平么?——來自中国A股16家上市银行的证据[J].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351(007):62-73.
[4]罗天白. 贷款集中度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收益及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