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罗月婷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从前期制作、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几个方面展现“微课”视频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与便利,并详细阐述了授课过程、学生的接受情况。虽然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最终得到的回报是远高于预期的。
关键词:微课;一体化教学
现代学生的时间大多被互联网占用,且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感到厌倦甚至会有排斥情绪,以至于课堂的知识点难以掌握,特别是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自控能力本身就相对薄弱,不太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大多只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作为新时代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针对于这种现状,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改变。
“微课”其实早已不是新鲜辞藻,很多院校都在推崇微课,甚至很多技能比赛的项目里就有微课设计这一环节,这也使得我们专业教师不仅能拿着粉笔上课,还要能拿着扳手干活,更要精通视频编排与制作等,不禁感慨:想当新时代的“优秀教师”真难!
虽说对于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大挑战,但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所必须的。下面我将用我运用微课放入课堂中的例子作为分享:
一、前期制作
本节课的内容是《汽车空调性能检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与原理,并学会在实车上操控空调控制面板。我将性能检测完整的步骤用手机录制下来,并用视频制作软件编排,标注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其中涉及到学生从没使用过的空调压力表组和温度与湿度检测仪,这两个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在微课视频中有详细的讲解。
二、课前预习
在上节课结束后,我就将微课发至班级群内,并提醒学生课后预习,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先入为主的感觉,也是让学生能够多一遍的学习,能够尽早的熟练掌握。大部分学生看到有视频预习都有种好奇感,“终于可以不用看文字来学习了”可能這就是他们当时的心声吧。好学的学生可能会将视频看上好几遍来记住一些步骤,或弄懂没看懂的地方,当然也有极少数一遍都没看的。
三、课堂教学
正课开始,首先询问预习的情况:有没有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知识点一部分学生一看就懂,而有另一部分就不一定能理解。当一部分学生提出疑问时,让另一部分掌握了的学生来回答或者解析,这样可以更多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解析时会有其他学生产生质疑或仍未听懂,这样,解析的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真正起到了自主学习的作用,课堂也由他们作为主角,直到实在不能解决问题时,我再介入答疑。当然,班级内也会有滥竽充数的学生在内,根本没有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会在答完疑后随机点名提问,都是些简单的问题,只要看过微课都会知道的,如果回答不上来就说明没有好好预习,接下来就是惩罚机制了。
然后就是播放对照微课视频,将重点与安全注意点着重讲解,道明原由。再发放工作单页,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明确好各自的分工,在各个工位上对照工作单页用实车练习,并将检测数据采集在工作单页上。
完成检测的小组可以回到座位上,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初步判定故障可能的原因进行讨论,直到所有小组都检测完毕。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展示测得的数据,并介绍自己小组讨论出的结果,并说明判定的依据(每辆车的故障点都不一样),这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再次提问。在各小组经过一番“争斗”后,由我来给出最终答案。这样,一堂课下来,虽然每个小组只测得了一组数据,且只直接接触到一个故障点,但通过小组轮流展示、提问、判断、解答,其实所有人把所有的故障都学了一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堂课中,我只扮演了“旁白”,在学生遇到过不了的“槛”时,帮他们“跨”过去而已,整个检测步骤微课里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浪费过多的时间去着重讲解,把更多的时间节约下来,让学生自主动手实操练习,并用大量时间讨论、分析故障原理。让他们自己探索出结果使得记忆深刻,不易遗忘,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独立分析、思考排故的能力,为之后的技能考试打好基础。
四、课后复习
课程结束后又是新的课程,知识的积累难免会有遗忘,特别是实操的课程,步骤繁多,有了微课视频可以很方便、直观的还原课程中的每个细节,并且有条有理,不容易产生误解,快速的找回知识点和注意点。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预习、正课、复习都运用到了微课视频,使用率高,且大大减少了教师的授课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虽然前期制作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确实很大,但收到的效果远大于付出。
当然,此次课程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课前布置预习,不能及时掌控学生的预习情况,有学生根本没有看过视频;虽然微课时长不是很长,只有七分多钟,但是其中知识点过于密集,学生很难自主消化,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排斥;微课中都是枯燥的操作步骤和设备讲解,缺少一些动画特效或动态背景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等。
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但得到的回报远高于预期,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说明还有上升空间,在今后的编排中会更加精益求精,提升教学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