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酒
石 棉
一瓶酒摆在酒柜上
从没想过喝掉它
只想陪着它,在这里度过
近乎密封的一生
十年之后只剩半瓶,百年之后
只剩下一滴……
这无人打扰的过程
它走得缓慢、无声无息
为它除去灰尘,抵挡
丰收和落日。若想爱
它只能爱我
若想死,它只能死在幽深的瓶底
若想奔放一点,若想热烈
现在,还不到时候—
人间还没准备好,我还没为剧变
写下壮烈的檄文
韩庆成:“一瓶酒”,渴望被一饮而尽
《一瓶酒》是不久前评出的第七届“中国好诗榜”榜首诗歌。从结构上看,它是一首很传统的诗,起承转合四段,每段都是四行,每段都自成一节,读起来很平畅,但诗意的起伏却紧紧抓住了我。
作者通过“一瓶酒”,表达了对爱、死亡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这个主题很大,如今看来,也很必须。在读惯了日常、向下、低处题材的作品后,这首诗令我兴奋。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下,这一瓶酒仿佛有了靈性,你、我、他,似乎都能在这一瓶酒中发现自己,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近乎密封的一生”“走得缓慢、无声无息”“十年之后只剩半瓶,百年之后/只剩下一滴”“若想爱/它只能爱我/若想死,它只能死在幽深的瓶底”,分明就是很多人一生的谶语。作者显然不想屈服于这个谶语,并且试图打破这个谶语,于是他继续写下第四段,我们看到了“奔放”“热烈”“剧变”“壮烈”“檄文”这些因久违而变得陌生的词。
酒能壮胆,亦能壮行。这密封了百年的“一瓶酒”,不知何人何时,能拎将起来,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