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斯拜克·苏来曼 李祎斌 崔红艳 方红 鲁珊君 时坤
摘要:为摸清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为保护区提供更为全面的基础资料,我们利用样点法在保护区内布设了50个红外相机位点,调查时间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对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较系统的基底调查。在1886个相机工作日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461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76张。经鉴定,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目13科18种,兽类3目8科11种,鸟类3目5科7种。兽类相对多度指数前五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塔里木马鹿(Cervusyarkandensis)、赤狐(Vulpes vulpes)、雪地松鼠(Sciurus vulgaris)和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鸟类相对多度指数前五依次为喜鹊(Pica serica)、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褐岩鹨(Prunella fulvescens)、黑琴鸡(Lyrurus tetrix)和白斑翅拟蜡嘴雀(Mycerobas carnipes)。本研究为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编目工作提供基础的参考和借鉴,补充了保护区本底资料。
关键词: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一、背景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在国外最早的报道见于Champion(1927),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广泛的应用于不同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针对大型猫科动物相关的调查如关于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小型捕食动物以及有蹄类动物调查中均有红外相机技术使用的先例(Deluca and Mpunga 2002, O’Connel et al.2006;O’Brien et al.2003)。由于大部分红外相机调查的目标物种为中型或大型兽类,使得红外相机设置的高度一般难于捕捉到空中飞行鸟类的踪影,所以红外相机在鸟类监测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红外相机被证实可以捕捉到小型以及大型鸟类在地面附近的行动(O’Brien and Kinnaird 2008)。
虽然在针对哺乳类动物类群监测调查的同时,记录到大量鸟类物种,但大多被作为兽类监测中的兼捕(by-catch)记录。本调查为首次在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进行兽类和鸟类的调查,探索红外相机技术在动物丰富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为西天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的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地点
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东部,坐落在中天山西段,天山西部林区的中心位置。海拔800~4100米,地理坐标北纬43°03′~43°15′,东经 82°51′~83°06′,总面积312.17 km2。
(二) 调查方法
利用ArcGIS(version 10.7)将调查区域划分为5 km × 5 km 的栅格,并根据现有模型预测到高质量的雪豹栖息地,筛选出40个栅格,总面积1000km2。在每个栅格内进行至少5km的步行样线,寻找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如足迹、粪便、刨痕、气味标记、捕食残余等)密集处布设红外相机。
每个栅格内选取1-2個红外相机布设位点,每个位点布设1台红外相机,共布设了50台红外相机(图1)。红外相机固定在距离地面约30-50cm处,距离兽径2-3m,拍摄模式设置为连拍3张照片,摄像10s,拍摄间隔0s,24h拍摄,照片大小12M,视频规格1080p。并记录红外相机的编号、GPS位点、海拔等信息。
(三)分析方法
对2020年4-5月回收的23台红外相机进行分析,总有效相机工作日1886天。规定同一位点30min内相同物种的记录为一次有效独立探测,计算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即RAI=(A/N)×100,A为每个物种的有效探测次数,N为总有效相机工作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23台红外相机数据进行分析,共得到了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537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461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76张。经鉴定,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目13科18种。其中兽类3目8科11种,鸟类3目5科7种。兽类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依次为野猪、塔里木马鹿、赤狐、雪地松鼠和亚洲狗獾,鸟类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依次为喜鹊、星鸦、褐岩鹨和黑琴鸡。
在记录到的11种兽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雪豹(Panthera unci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藏棕熊(Ursus arctos)、石貂(Martes foina)、塔里木马鹿,总计占记录兽类的36%。按照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易危1种雪豹;近危1种北山羊(Capra sibirica)。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包括濒危3种,分别是石貂、雪豹和塔里木马鹿;易危1种棕熊;近危4种,分别是狼(Canis lupus)、赤狐、亚洲狗獾和北山羊,总计占到记录兽类的73%。
在记录到的7种鸟类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被IUCN列为近危物种。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包括2种近危物种分别是黑琴鸡和胡兀鹫。
参考文献:
[1]陈立军,肖文宏,肖治术.物种相对多度指数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J].生物多样性,2019,27(03):243-248.
[2]蒋志刚,马勇,吴毅,王应祥,冯祚建,周开亚,刘少英,罗振华,李春旺.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15,23(03):351-364.
[3]蒋志刚,江建平,王跃招等.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J].生物多样性,2016,24(05):501-55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