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蓉
摘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化,小学阶段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较以往有着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未来学习生活中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要注重数学学习技巧的掌握和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和质量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课堂组织技巧作为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研究并掌握的技能,课堂组织技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技巧
引言:现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课堂的组织研究技巧有着充分的把握和运用,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应通过设定一定的课堂情境,做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目的,同时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让不同的同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课堂情景的建立,能够使得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上组织技巧的分析和研究,在激发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因材施教,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组织技巧和方法,以供读者借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要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教学责任。同时,小学阶段作为整个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一环,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整个人生的思想启蒙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铭记自己是每一位学生的启蒙教师,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能够达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直接关系到课堂纪律和课堂上授课质量的问题。同时授课教师对课堂组织技巧的掌握能够决定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过课堂组织技巧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每位教师要通过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计划,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身教学经验掌握课堂教学的进程,从而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也是同样适用的,小学课堂上授课教师通过借助课堂组织技巧的帮助,建立一定的课堂情景,达到提升班上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通过课堂情景的建立能够达到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专注度,确保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步伐,同时借助课堂组织技巧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他们在情景的创建中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据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成果分析,当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条件下,学生课堂上的纪律就会有很大程度的保证,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未知的知识的探索欲,这样就使得学生会在自我探索的方式下,达到对未知知识的了解[1]。这种让学生提前了解未知的知识,带着问题的方法去听课的话,会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幅提升。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有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人民币的章节学习,教师这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课堂组织的技巧,通过课堂上情景的建立,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每位学生进行角色的划分和设定,可以让同学设身处地的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师是商店的老板,学生是去商店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通过真正的钱物交换,达到对人民币功能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每一种人民币,以达到对人民币的正确使用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角色设定的方法可以达到让学生对数字的了解,让他们在角色中能够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训讲结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教师通过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以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是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所講知识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中,加入一些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来达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实践。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也会在课上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以达到对相关知识的深刻记忆的程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的教学计划中,要采取讲课和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的实际训练,使得学生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有趣的课堂训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样讲训结合的方法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长度单位进行认识的章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训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这节课的讲解,相关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形式,以达到让学生对长度认识这一章节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让每一小组测量身边的物体长度,达到对厘米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进行较长长度的测量,比如可以让学生估计操场跑道的长度,或者在操场上进行学生间身高的测量。通过多种训练方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记忆,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巧教疑难,注重因材施教
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较为轻松,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控,对困难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扩展和对相关题目进行充分的讲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对大纲的授课要求有着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经验,达到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的领会。
因为每位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对班上的每位同学的掌握程度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以后,对每位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专门的辅导,通过对知识的多次耐心讲解,达到让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授课教师的细致入微的讲解能够使这些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克服当前学习上面临的困难,能够重新激发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保证他们在启蒙阶段做到对学习的深入理解。相反,对于一些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强的同学而言,可以在符合大纲的要求下,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通过深入学习,达到对相关学生的知识拓展,同时更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口算教学中,有些同学具有一定的心算和口算基础,所以这些学生对口算问题非常熟练,教师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学生做题时的时间和难度,达到对他们口算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口算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对他们做题的时间进行适当的放宽和延长,以减轻相关同学的学习压力。
总结: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不仅要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来达到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教师要借助课堂组织技巧的运用,建立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组织技巧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丽丽. 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技巧的研究[J]. 新课程, 2019(4):19-19.
[2]顾旭阳.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课堂的组织实施[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14):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