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霞
摘 要:语文是高中学习的一门主科,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若能把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用传统文化中如仁义等思想教育学生,对高中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数学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最深沉最根本的自信。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中国精神的养成乃至对欧亚大陆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现在,物质高度发达,青少年在大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我,过度追求流行文化和快文化。高中语文老师通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向青少年们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青少年对自我的提高。
一、关注作者背景,寻找文化源头
高中语文课本一般都凝聚了多篇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形式等各方面具有良好的体现。文章作者都是名人大家,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环境、自己的成长背景是作品感情的源头。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从字面去理解课文,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理解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在每一篇新课文开启前,语文教师需要对作者进行深刻的剖析,尤其是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历等,要进行着重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有了感情基调,对作品的理解就很难出现偏差。以杜甫的《登高》阅读教学为例,《登高》是诗人杜甫在国家衰败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感,是一篇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品悲怆沉郁的感情基调,就必须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后,学生们就能带着一定的感情去阅读这首诗歌,体味诗歌里的感情,理解杜甫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对《登高》的学习中,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情感交融。
二、反复诵读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一些课文本身字句间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古代诗词,自带韵律,充满意境之美。若是学生可以大声朗读,反复诵读,就一定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相通之处。比如说在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通过分小组让学生分组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体会,通过反复朗读试图从中感受到作者情感,在学术朗读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不同句子的情感进行理解,对于不同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朗读速度去进行朗读,注重朗读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注意对重音的把握。而在学生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应该进行评价,对学生朗读的效果进行点评,然后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述自己在课文诵读过程中的所感所想,然后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收尾。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进行诵读与点评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加强对情感的体会与理解,并且在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模式下,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书本上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出自身的审美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探究文章主旨,体验文化精髓
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成绩,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只是讲授零散的知识点,如通假字、作者情感以及一些文言文知识点等,但是没有过多地对文章深刻地内涵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是将学生往解题答题为目标的方向引导,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指导学生去思考和揣摩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深刻探索课堂文章的文化意义。同时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学会回顾旧知识,通过不断的思考去获得新的见解。比如说在教授《五人墓碑记》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强调要注重一些文言文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就无法更好地理解到文章的含义,那么这篇课文的内涵价值和教学意义就没有体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文化含义。例如,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反抗精神,这五个烈士是不屈不挠的英雄等等。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这种现象,并且找到相似的人或事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艰难而顽强的民族,最终让学生由内而外产生民族荣誉自豪感。
四、开展延伸阅读,丰富学生知识
通过学习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可以经由大量阅读来学习汉语的字、词、语法等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然后捕捉到字里行间,文章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全面,更广泛的阅读。例如,学生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内容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这本巨作,而在学生学习了《蒹葭》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章节。通过扩大阅读范围,可以让学生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将传统文化知识与书本知识整合为一的目的。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让文化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让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得到传播。因为文化是永恒的,代代相传的内在元素使学生更加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与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教材,为学生设计出更优质的教学环节内容,能够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能力,并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在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又不落下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出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2(6):55-57.
[2]刘恒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18(1):159-159
[3]赖启生.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高考,2016(12).
[4]陈晓.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文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