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宁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的转化。简而言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行为;有效性
一、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需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而不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只有当学生主体明确后,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更加规范,学生才会敢于思考、说话、做事,而不会因为老师的严厉而自问自答。”可见,教师在传播真理、教书解惑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学生不必担心犯错误,而是要受到惩罚。我敢大胆地尝试和思考。老师有时会犯错。学生可以大胆地指出,在数学学习中会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自然会好得多。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理念。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这也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主动、自主。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自主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允许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预习。合作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表达和整合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加强课外探究活动的指导,促进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应重视这三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训练。比如我教这部分“硫化氢”的时候,就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首先,为学生制定预习计划,使学生在预习计划的指导下预习这一部分,以获得新的知识。记下你不懂的知识,这样你就可以要求老师或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及时做出调整和评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通过以往的学习和自学,学生将逐步树立自学的信心和勇气,明确自学的方向,掌握学习方法,更加主动地学习。
三、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印象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学科。只有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受高考的影响,很多老师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所有的课程都在教室里进行,实验班只根据课本内容告诉学生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现象,如火焰颜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所产生的强烈反应,以及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识别到品红溶液中等的影响,会使他们更加牢牢地掌握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只有将化学教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当前的教科书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和更接近他们真实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通过了解“碳氢化合物衍生物”的相关知识,学生知道食醋的化学名称是乙酸,其分子式是调味品CH3COOH。我让学生们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而且拓展书本知识,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醋的信息,了解醋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这不仅将教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询问家长、与同学互动等方式,得出醋有多种用途:能防止蔬菜中维生素C的流失;能促进骨骼中钙、磷的溶解,促进人体吸收;能消除鱼腥味;它还可以预防流感和治疗痢疾。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发展和价值观培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结构,激活课堂教学设计。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知识型学习向學生本位发展、从学生本位学习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致力于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出教学的突破口,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的化学课堂教学才是丰硕的!
参考文献
[1]李婧.STS教育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王二利,王晓丽.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
[3]刘颖.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