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发展

2020-09-10 07:22高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当代

高璐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举例的方法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发展过程进行概述,再结合自己的创作具体分析当代的发展状况。主要目的是使我们明白当代工笔人物不是与传统割裂开的,而是一脉相承,我们即要承认古人的成就,也要明白当代的工笔人物画不能止步不前,要与时代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创作中,如何把握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度,以及在创作时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当代

序言

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关于工笔人物线型语言的论文,其中对传统用线的论述最多也较为雷同,对当代工笔人物用线论文相对较少,而且缺少与实践运用的结合。本篇论文结合了自己创作时的切身感受,参考了相关资料,总结出当代工笔人物线型语言的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找到平衡点。

1973年,在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物画。从那时开始,中国工笔人物画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国工笔人物画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完整绘画理论和绘画语言的画种,并且还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审美。线作为工笔人物画的构成元素之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在发生着变化。

一、 线型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线造型是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最显著的特征。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悟対神通,迁想妙得”,还强调造型只要“一毫小失”,就会造成“神气与之巨变”的后果。他认为人物画的“神”是通过形来表现的,造型上失之毫厘,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神”的表达。南朝谢赫的“六法”,也将骨法用笔列入其中,骨法包含着被描画的物体的内在性格和本质特征,画家在画之前需要将所描绘对象的骨法内化于心,并且在用笔上表现出来,达到骨法和用笔的完美结合,以用笔来直取对象的神韵。所以,线在工笔人物画中,不仅仅是造型的元素,更承载了传达神韵的使命。

(二)同时,线作为构成工笔人物画的元素之一,它本身就是最直观的审美对象,所以,线也有它独特的美感。比如线的韵律感,抑扬顿挫,直线的刚劲,曲线的柔美,以及不同线条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疏密,虚实,都是工笔人物画审美的一部分。

二、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用线

(一)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萌芽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都是工笔人物画的最初形态,以线造型,造型简练古朴,所描绘的形象皆以侧面来表现,抓取形象最有特征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骨法用笔最原始的运用,虽然没有可记载的绘画理论,但是画家开始有写神的自觉性。

(二)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用线的发展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尤为突出,他通过线条来表现人物形象,独创高古游丝描,线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这一时期工笔人物画用线的特点是“雅拙”。

2、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时期,工笔人物画已经确立了以线造型,以线写神的主 旋律,画家开始注重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在作画时探索线条的多种表达方式,并开始有意识的扩大线条的表现力。

3、两宋时期

宋代的人物画中,出现了白描这一独特的绘画样式,将线条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线条不仅仅是造型的载体,更加融入了画家情感和抱负,同时折射出画家的文化内涵,思想追求,画家开始追求线条的写意性。这一时期的白描画风,上承吴道子,下启赵孟頫,确立了工笔人物画以线描造型的独特艺术价值,对元明清的白描人物都有重要影响。

4、元代

元代的工笔人物画就是在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的人物画家,他们各具特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所作的永乐宫壁画,线条浓淡粗细长短富有变化,刚劲而又顺畅,师承吳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同时又准确的刻画了形体,包括衣纹的穿插,人物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等。

5、明清时期

由于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汇入中国,中西绘画相互渗透,使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不仅有唐寅以及南陈北崔这样充满古意师古法的古典派,而且还有曾鲸这样的改革派。

三、现代工笔人物画线性语言的特征

当代画家在绘制工笔人物画时,用线上仍然继承了很多传统的方法。“十八描”依然是工笔人物画用线的基础,但是在当代绘画中,仅仅只是继承传统又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生活的日益丰富多样,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古人总结出的高度概括化、程式化的技法语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审美要求,而是继承与创新并重。

(一)工笔人物画用线对传统的继承。

虽然当今的时代背景已与古人大不相同,但是并妨碍我们对传统绘画用线的继承。对于工笔人物画的用线来说,它的创造规律没有变。我们仍然需要从古人将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具有美感、能直抒胸臆的线的过程中,体会到工笔人物画用线的表达方式,这是能够进行创作的前提。其中不但包括技法方面的继承,同时还有“传神”方面的表达。

(二)工笔人物画与西方绘画观念相结合。

清代开始,西洋画就开始流传到中国,经过时代的变迁,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有了一定的碰撞和融合,工笔人物画也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造型的手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工笔人物绘画的要求,西方的写实手法、明暗对比、质感表现、空间体积表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笔人物画的用线。

《春暖花开》是我的毕业创作,(图一)是创作的白描稿局部,手腕部分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含蓄的暗示出骨骼与肌肉;下面斜跨包上搭着的衣物,通过线条的组织穿插和抑扬顿挫,表现出折叠感和体积感。在组织线条时,要考虑到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有意识的进行加工,使其发挥到最大作用。

(图二)是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局部,造型方法已经与传统造型方法大不相同,更贴近当下的生活面貌。人物发型线条的组织和走向,是以素描为基础的,这种造型观念和方法,突破了传统造型观念的程式化法则,走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造型方式更加多元化。

(图三)中背景花丛密集的线条和前面人物肢体和衣服简练的线条形成对比,用密来衬托出前面线条简练的人物,使空间感更强烈。这种有意识的安排,事实上很大的是受到了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但是在绘画过程中,又需要准确的把握好度。如果过度追求空间体积,又会丧失国画特有的平面装饰性。

(三)当代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写意性以及“书写性”的弱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笔人物画所遵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则,以及静观的、内在审视的创作方法已被打破,当代画家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表现,对自然界的驾驭能力,工笔人物画也越来越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方式。

反应到作品中,就是线型语言的更具写意性以及“书写性”的弱化。因为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新事物、新想想、新的生活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传统工笔人物的线型语言的局限性和贫乏性就凸显了出来,逐渐的与写意相融合,才能拓宽工笔人物线型语言的表达范围;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当代艺术思潮的涌进,传统工笔人物用笔所遵循的“骨法用笔”、“书画同源”已经不再有广泛的社会审美共鸣,削弱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书写性”。

(图四)中的背景远山,几乎没有用线勾勒,用色直接晕染,与意笔产生了触碰,使画面更显松动自由。

结论:追求个性化工笔线型语言,在继承中创新

中国工笔画的线型语言是其区别与其他绘画种类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传统艺术沉淀,发展到今天,已有了全新的面貌。本文着重对当代工笔人物线型语言的面貌进行剖析,从三个大方面来具体阐述当代工笔人物线型语言的特征以及具体在创作中的运用。

“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放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在创作中,要探索符合时代的个性化的线型语言,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鲜事物,大胆尝试。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完全割断与传统的联系,要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皮道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2003.

[3] 皮道堅.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4]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M].2000.

[5]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6] 刘泉义.现代工笔画家特殊表现[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7] 顾生岳.工笔人物画探[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当代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