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丽 岳辉 张晗 程晓霞 杨海鸣
摘要:针对某锑矿石性质,进行了充分的探索试验和系统的条件试验研究,实现了锑的合理回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指标。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矿浆pH=6.49及其他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采用两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再磨(再磨细度-0.045 mm占85 %)、三次精选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产率3.63 %、锑品位51.13 %、锑回收率91.45 %的锑精矿。
关键词:锑矿石;辉锑矿;浮选;再磨;活化剂
中图分类号:TD9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277(2020)06-0058-04 doi:10.11792/hj20200613
引 言
锑是氮族元素,其氧化物三氧化二锑主要用于制造耐火材料[1]。中国的锑矿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2-3]。随着工业的发展,锑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根据不同矿石的性质,研究相应的回收工艺,对充分利用锑矿资源意义重大[4-6]。
某锑矿石中锑为唯一有价元素,铜、铅、锌等常见金属元素品位极低。锑矿石中部分锑矿物粒度微细,1~5 μm粒级锑矿物多被石英包裹,单体解离较为困难。此外,少部分氧化矿物含锑,会对锑的回收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浮选流程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流程结构和最佳技术条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可为该矿石选矿工艺确定及同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矿石性质
1.1 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
某锑矿石锑品位2.02 %、硫品位1.58 %、金品位小于0.10 g/t。矿石中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相对含量分别为4.87 %和95.13 %。其中,金属矿物以辉锑矿为主,相对含量为2.30 %;其次为黄铁矿(包括含锑、砷黄铁矿)、辉锑铁矿、褐铁矿(包括含锑褐铁矿)、毒砂(包括含锑毒砂),相对含量分别为0.89 %、0.59 %、0.57 %和0.41 %;少量铁锑华、锑华;极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相对含量为67.05 %;其次为方解石、长石等;少量金红石、重晶石、磷灰石等。原矿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锑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1.2 锑矿物工艺特征
矿石中锑矿物种类以辉锑矿为主,相对含量为2.30 %,含锑71.06 %;其次为辉锑铁矿,相对含量为0.59 %,含锑58.52 %;少量氧化锑为铁锑华和锑华,相对含量合计为0.10 %,含锑76.66 %。此外,有0.45 %的黄铁矿、0.32 %的褐铁矿、0.03 %的毒砂不同程度含锑,但累计含量很低。
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粒度较粗大,多分布在0.053~0.010 mm,占53.79 %;大于0.053 mm粒级占29.09 %;小于0.010 mm粒级较少,占17.12 %。辉锑铁矿粒度细小,小于0.010 mm粒级占35.16 %;小于0.037 mm粒级占65.81 %;另有26.14 %分布于0.074~0.037 mm;大于0.074 mm粒级较少,仅占8.05 %。
2 选矿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工艺流程探索试验
考虑到矿石性质和工艺矿物学特性,开展了工艺流程探索试验:①一次粗选、两次扫选流程;②一次粗选、三次扫选流程;③两次粗选、两次扫选流程。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浮选时间内,采用流程①,锑的回收指标较好;采用流程②,锑的回收指标略有提高;采用流程③,锑的回收指标有较明显提高。综合考虑,确定采用两次粗选、两次扫选流程。
2.2 浮选条件试验
2.2.1 磨矿细度
磨矿细度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当磨矿细度-0.074 mm占65 %时,尾矿锑品位相对较高;当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85 %时,尾矿锑品位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
2.2.2 pH
分别使用H2SO4和Na2CO3作为pH调整剂,进行pH试验。固定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其他试验条件及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自然pH=7.08的基础上,采用Na2CO3调高pH,锑回收率明显降低。采用H2SO4调低pH值至6.85,锑回收率有所提高,但幅度有限;调低pH值至6.49直至5.91,锑回收率较好;继续降低pH,锑回收率有所降低。可见,适宜的pH值为5.91~6.49(H2SO4用量为1 000~2 000 g/t)。考虑设备的防腐问题,确定pH值为6.49左右,H2SO4用量为1 000 g/t。
2.2.3 调整剂
固定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pH值为6.49,H2SO4用量为1 000 g/t,其他试验条件及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与不添加调整剂相比,当调整剂用量为1 000 g/t时,Na2SiO3(酸性)和Na2SiF6对提高粗精矿质量有所帮助,但作用并不明显,(NaPO3)6基本没有作用。从简化药剂制度、提高药剂效率的角度考虑,选择在精选段添加适量的Na2SiO3(酸性)更加合理。因此,确定粗选段不添加调整剂。
2.2.4 活化剂
固定磨矿细度-0.074 mm占70 %,pH值为6.49,H2SO4用量為1 000 g/t,其他试验条件及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活化后锑回收率均高于不活化时锑回收率;在相同用量条件下,Pb(NO3)2的活化效果明显优于CuSO4和Al2(SO4)3。因此,活化剂种类选择Pb(NO3)2更为适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用量试验,确定粗选Pb(NO3)2用量为400 g/t。
2.3 全流程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全流程闭路试验。闭路试验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采用两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再磨、三次精选浮选闭路流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指标;当粗精矿再磨细度-0.045 mm占85 %时,尾矿锑品位降至0.18 %,可获得锑品位51.13 %、锑回收率91.45 %的锑精矿。
3 结 论
1)矿石中部分锑矿物粒度很细,且与石英关系密切,常被石英包裹,这部分锑矿物单体解离困难,对锑的回收指标构成负面影响。
2)在探索试验基础上,通过对浮选试验流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流程结构和最佳的工艺条件,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3)在最佳条件下,采用两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再磨、三次精选浮选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锑品位51.13 %、锑回收率91.45 %的锑精矿,尾矿锑品位可降至0.18 %。
[参 考 文 献]
[1] 余红林,陈文祥,张周位.贵州某高砷锑矿石选矿试验[J].金属矿山,2016(8):94-97.
[2] 徐彪,王鹏程,谢建宏.西藏某含高砷锑金矿石浮选回收锑金试验研究[J].黄金,2011,32(4):39-42.
[3] 梁泽来,阎铁石,孔杰.某含砷、锑及有机碳难处理金矿石浮选工艺改造生产实践[J].黄金,2009,30(5):40-42.
[4] 马金环,李玉敏.含砷、锑型微细粒金矿石的强化浮选[J].黄金,1996,17(1):36-40.
[5] 张泽强.多金属硫化锑矿的综合回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3(1):3-5.
[6] 于雪.含砷金锑矿的浮选分离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