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报道答卷式新闻传播学范式

2020-09-10 07:22江前兵刘娉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江前兵 刘娉

摘 要: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重庆晨报》采取了答卷式的报道方式,既不是对新闻原旨主义的背叛,也不是新形式传媒风潮的颠覆,而是在存在论、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闻的一般规律和传播学的新特点,在为纸质媒体如何做到内容和形式的与时俱进探索新范式。

关键词:《重庆晨报》;新冠肺炎疫情;答卷式报道形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13-03

2020年的这个春节,因为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假期。疫情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启动一级响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高效、客观、有力地报道疫情,消除疑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和展现新闻媒体的职责担当,是摆在各媒体面前的第一要务。

围绕市委、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第一时间整合组建疫情防控新闻宣传指挥部,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任指挥长,指挥调度集团旗下报纸、杂志、客户端、公众号等媒体矩阵,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闻报道工作。本文以重报都市传媒的《重庆晨报》为例,分析疫情发生以来,其如何以报纸传媒视角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

一、答卷式报道形式的形成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2019年12月31日,因为两份网传的卫健部门通报,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网上传开。从全国着眼到重庆落地,每天的信息成千上万。哪些是最重要的信息?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展示最重要的信息?如何做到内容到形式形成一个整体的梳理和统一?在经过了近1个月的实践和调整后,《重庆晨报》改变之前的“2+3”单版单列的格式,采取了答卷式的报道结构:把2版和3版做成真双通版面(2/3),把中缝纳入,增加了容量和调整的空间。采用“动态+故事+政策”的形式,构成答卷报道范式的主要部分,形成答卷式报道形式。

(一)背景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不明原因肺炎”的第一则通报: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的多例肺炎病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已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其余病例病情稳定可控,有2例病情好转拟于近期出院。

2020年2月24日,距离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不明原因肺炎”的第一则通报仅仅54天,到病例数已经从最初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27个病例猛增至全国的7万多例。

2020年3月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全国现有确诊病例22177例(其中重症病例548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540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651例,治愈出院比例达68.7%。

2020年1月26日上午,重庆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罗蔺表示,这次疫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月24日,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3月6日下午,重庆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介绍,截至3月5日24时,我市现有在院确诊病例58例(其中重型病例4例,危重型病例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7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12例,累计死亡病例6例。累计排除3523例疑似病例,尚有4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3620人,已解除醫学观察23351人,尚有26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4个集中救治医院现收治患者58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形式。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因封闭性、“熟人圈子”的属性使其成为各类谣言的重要滋生场所,对社会舆论造成了负面影响。越是重大事件,主流媒体越是要利用好权威、及时的媒体优势,增强主流媒体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公信力。

无论是全国的信息还是重庆的信息,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疑似病例的增减,确诊病例的诊疗,患者的诉求……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报道协调过程和机制。

(二)过程

《重庆晨报》对疫情的大规模报道开始于2020年1月21日(见报时间),期间通过摸索和调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报道形式和方式。

1.分散消息通报和分列展示阶段

1月21日(见报时间),在没有中央统一数据汇总的情况下,《重庆晨报》对当天各地通报的消息进行了一系列展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感染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7例(武汉市198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疑似病例7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2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境外累计报告感染病例4例: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并对起源地武汉,以及两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东的发病人数、患者情况、行动路线等进行列出,争取展示分析发展轨迹。

1月22日(见报时间),《重庆晨报》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及各级疾控官员的解读为主,对前一天进行释疑,有了连续性,有了前一天的心理建设,效果就会更好。为何病例突然之间增加?各地报告感染病例,是否代表疫情已全国性暴发?新冠肺炎疫情预计如何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到底如何?人传人的能力有多强?此外,再次对全国的分省数据进行了罗列。

1月23日(见报时间),在对病毒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重点到了个人防护的建议,自测新冠的症状,什么时候要就医,什么是密切接触者……这一天的重大节点就是除了服务和数据信息外,加入了政策类的东西,关系到读者的切身利益,如《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确保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工信部:紧急协调口罩生产 全力增加市场供应》《重庆机场已开始对武汉抵渝航班旅客实施体温检测》。2020年1月21日18时至1月22日12时,重庆市新增1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垫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例(万州2例、巫山2例、长寿1例、垫江1例),均有在武汉居住史或工作史,其中重症2例。所有患者均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另外,根据新的诊治规范,发现疑似病例13例(沙坪坝2例、合川2例、大渡口1例、长寿1例、渝北1例、永川1例、璧山1例、垫江1例、秀山1例、石柱1例、彭水1例),均有在武汉居住史或工作史。13例疑似病例已在定点医院接受观察和诊治。目前,所有密切接触者8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因此,用3天的时间实现了内容从数据到“动态+政策”的进步,并维持到大年三十。

2.“分列式消息+故事集中展示”阶段

2020年2月3日,年后出版的第一天,加入了重庆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第3版进行了《渝西地区首例治愈出院纪实:医患携手“战疫”281小时》的报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从1月21日17时到医院就诊,到2月2日10时许出院,这是渝西地区首例治愈出院张云娟(化名)与病毒激战的281个小时的过程。从1小时患者直接入院减少了外界传播到30小时夫妻二人确诊后住进同间病房,到281小时病愈离开医院前专家的叮嘱,极具揭秘性和故事性。这是人物报道中较为“特别”的一组,针对片区首例病愈出院者,将同一个事件以3个不同视角呈现出来,分别是患者本身、救治患者的医生以及目睹事件的记者。报道通过多视角还原事件,让读者更有代入感、真实感。还有关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民警、社区基层干部、退役军人等普通人物,记录特殊时期的特殊情感,让读者在阅读时随着普通人物的情感起伏延展。

至此,本报的内容框架基本搭建完成,而形式框架还在进一步摸索和完善中。

2月6日(见报时间),《重庆晨报》2版和3版连通,做成了真双通,搭建起答卷框架的雏形。当天本报在通版的左边用极少(约1/8)的位置发布了当天重庆新闻通气会的4篇重要报道:《排查返渝来渝人员20万人,发现可疑症状人员3797人》《累计二代病例97例、三代8例,保持清洁卫生警惕粪口传播》《乘公共交通风险大,老年人尽量少出门》《支持中小企业二十条,将为企业降低成本约200亿》。其中一、二条是动态消息,第三条是服务内容,第四条则是相关政策。在右边用7/8的位置进行了社区巡查的《请你开开门》的专题报道,用7个案例和故事报道了社会巡查,分点描述又全景式展示重庆的控制疫情和巡查。

同样的是在2月9日(见报时间),《重庆晨报》2版和3版连通,做成了真双通,按照2月6日的方式,在展示发布会的同时,展示了《他们的“团圆”让人泪目》2020年的元宵节,因为新冠肺炎,很多战斗在防控一线的“战疫者”无法回家,他们正用行动抗击疫情,守护着我们“春的期盼”。在元宵佳节这一天,和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对他们已是奢望。他们和家人的团圆和祝福,只能在抗疫休息的瞬间通过手机见缝插针地“线”上进行。情节真实感人,有吸引力和传播性。

3.“分列式消息+故事+政策集中展示”阶段

2月13日(见报时间),《重庆晨报》2版和3版连通,做成了真双通,搭建起比较成熟的答卷框架。当天的版面有发布会的4篇稿子,分别是:《近期我市新增确诊病例 主要为本地感染》,其中的两个案例为我们解开了迷雾重重的传播链,生活服务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19条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发展。举措有两篇报道:《疫情防控期间 严禁物业服务企业弃管物业项目》《重庆智能化“疫情排查”信息系统上线》。当天的重点就是极具传播价值和话题性的故事《入住24小时 最想听到的话是“体温正常”》,用近3000字的篇幅,讲述了渝北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的故事。细节真实,吸引人。

同时也確立了疫情报道答卷式版面特点。之后的2月14日(见报时间,下同)、2月15日、2月16日、2月21日、2月22日、3月8日,延续了类似的做法,在报道好信息的同时,报道了一系列政策,还推出了很多故事,如《今后擦肩而过也难认出,但我永远感激你们》《新生:为了“安安” 守护生命的61小时》《他用闲置3年的设备,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5位姑娘剪长发剃光头 “为了这场战疫,我们愿意”》《新冠病毒离她们有多近?“好几次就在我的手上!”》《重庆确诊患者治愈记:“中西合璧”寻找“救治密码”》《北碚南川的0感染是怎么炼出来的》等采用了“卷轴式”的答卷形态。

二、答卷式报道形式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虽然业界对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说明、描述、反映新闻事实的准确度的界定是普遍认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和理论认识上却一直存在着新闻的“现象真实”和新闻的“本质真实”之争,或者说“存在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和“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之争。所谓“存在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是指“新闻真实并不必然确保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报道是真实的,只是确保新闻作品中陈述的所有事实是存在的”。而“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是指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是准确、全面、完整的,即不仅要求新闻事实、事件、现象本身是真实、客观的,而且要求说明新闻事实、事件、现象的数据(如规模、水平、程度、构成、比例等)也必须是真实准确的。[1]

从而可以看出,仅仅停留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价值取向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或可能失去本质真实,而坚持“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价值取向才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客观、可信。众所周知,重大突发事件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媒体和记者的报道重点。从新闻事实论的角度研究他们的报道价值取向可以明显看出其媒体和记者追求的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价值取向。

动态新闻是发布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一般说来,篇幅不长,内容集中,时效性最强,表述直接而简明。但是它的读者暂留时间是最短的,持续影响能力也是最小的。

新闻故事是西方新闻界非常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叙事文本。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也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虽然讲故事并不是新闻报道的必要职责,但是出色的新闻报道往往离不开精彩的故事。因此从叙事的角度看,新闻与故事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同时也指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法来报道新闻,是一种打破新闻报道常规的模式,让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的叙事方式。也称为故事化新闻叙事,或者说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是以新闻事实为主体,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来报道新闻。具体而言,就是用故事化的文学表现手法撰写新闻,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生动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借助新闻事件中的戏剧性因素来突出主题。[2]

因此在新闻报道上,特别是包括疫情新闻的灾难新闻报道上,既要兼顾动态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也要注重故事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这也为疫情报道答卷式的新闻传播学范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现实意义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平台的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以及自媒体以外的网络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统媒体主要有声音、图像,还包括电视、收音机等,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而多媒体则集声、图、动画等于一体,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面对网络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网络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应主动积极改进自身。

一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提升准确性。在动态新闻的处理以及内容上体现权威和真实。在各种消息传出后,如何体现真实,我们选取的是国新办的发布会和重慶的发布会。在表现形式上,采取数据表述和趋势描述结合的形式,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动态最核心的事实。

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强仪式感。心理学家荣格说: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仪式感是相对于人的心理需求催生的一种产物。在转瞬即逝的信息洪流中,抓取几个值得记忆的故事,多视角还原事件,让读者更有代入感、真实感。

三是利用现有变量,增加新鲜感。报纸新闻是以文字传播为主,记者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一的、线性的报道方式,对客观的新闻实践需要做抽象的概括,难免与客观真实存在差距。作为传统纸媒,与时俱进是基本的发展动力,也是生存之道。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握新闻规律与新发展之间的平衡。发挥优势,担当责任,引领进步,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在信息洪流中,选取——加工——呈现,根据每天数量和质量的不确定,对相对固定的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预留相当的变量空间,采用“1栏+若干栏+1栏”的变量形式进行卷轴式的版式排列,因而答卷式的新闻报道有存在的现实基础。

三、结语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重庆晨报》采取了答卷式的报道方式,既不是对新闻原旨主义的背叛,也不是新形式传媒风潮的颠覆,而是在存在论、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闻的一般规律和传播学的新特点,在为纸质媒体如何做到内容和形式的与时俱进探索新范式。

参考文献:

[1] 杨保军.新闻事实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67.

[2] 童兵.新闻传播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232.

作者简介:江前兵(1980—),男,四川人,研究生,硕士,中级编辑职称,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刘娉(1982—),女,重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设计。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