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

2020-09-10 07:22陈美旭
客联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中国

陈美旭

【摘 要】2019年末一场突发性的重大卫生事件給世界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现实的冲击,让我们开始反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是否做到了知强行强。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打赢战役的有力武器,再次证实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久久为功的事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人与自然;“抗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一、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这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病毒汹涌袭来,正向我们宣告着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未曾停止。似乎从人类肆无忌惮的征服自然开始,病毒就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宿敌。恐惧病毒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在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知与行上是否都有待提高。

第一,生态意识差,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这场由动物宿主跨物种传染到人类的病毒席卷全球。实际上,大自然中有很多野生动物都携带大量人畜共患的病毒。但若不是人类恶意侵入,病毒也只是存在动物体内。人类为满足口腹之欲、获得高额利润,对野生动物残忍荼毒,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扭曲的消费观是生态意识差的直接表现。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但是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却是打破人与自然和谐的罪魁祸首。为刺激消费以增加生产和就业,很多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已经或正在被某些带有商业目的的宣传所误导。人类追求健康、方便、时尚的生活无可厚非,然而这种愿望往往被商业宣传所利用,经济繁荣背后是以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生态问题为代价,反过来又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各种错误的消费观层出不穷,给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威胁着人类的永续发展。

第二,生态意识与行为不同步,是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毫无疑问,当前生态系统已被拉伸到破碎的极限,威胁着所有的生命。全球生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生态文明的理念也在全世界蔚然成风。各种自然灾害、生存危机论及宣传生态理念的活动都在教化人类该从自然界主宰的人设中觉醒。人们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态意识,但大部分人也仅仅是“知强行弱”。日常生活中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等不环保行为仍时有发生。人们往往为贪图个人便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仅靠大力宣传生态意识来教化人们成效并不显著,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会成为威胁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因素。

第三,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研究表明,空气中气溶胶是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这也是导致病毒在世界大范围传播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大量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的产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源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旱灾、土地荒漠化、洪涝、热带风暴和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会导致害虫与病菌传播范围扩大,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流行性疾病传播扩散迅速等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产生。可见,温室效应确实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包括水资源、能源、生态安全都带来极大的威胁。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打赢“抗疫阻击战”的有效武器

中国为打赢“抗疫阻击战”,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层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召开有关应对疫情的会议,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努力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

牢筑生物安全防线。在“抗疫”期间,中国各级政府和立法机关火速行动,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巩固生物安全防线。首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然后,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也提出,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严打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天津、深圳、福建等各省市地区也相继出台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相关法规。最高人民法院表示,从源头上打击有关野生动物保护、走私洋垃圾等犯罪行为,依法严惩、依法追究直接贩卖和走私者的刑事责任。

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的安全处置。在抗疫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多项通知和工作指引,针对疫情期间医疗废物与医疗污水的处置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正面应对了疫情给我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为防止由医疗废物引起的二次传染和环境污染事故等安全隐患,我国快速建立起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机制,并针对疫情修改固废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防控疫情期间,确保水体的卫生安全,尽最大可能排除医疗污水带来的安全隐患。各地方财政要在保障防疫经费的同时,加大对水源保护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的支持水源保护。对疫情发生地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对于非疫情地区加强水源的监测预警。

消除空气安全隐患,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根据专家认证,气溶胶传播也是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要加强对病毒聚集区(如:收治患者的医院和其他隔离场所)的空气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的杀菌消毒工作。要重视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餐馆、办公室等地)的空气流通和消毒灭菌。要保证净化空气的工作公开、透明化,消除民众疑虑。

提高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公民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人人传播是造成此次疫情严峻的主要原因。要预防控制好重大疾病在人类社会中蔓延,就必须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在“抗疫”期间,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公众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意识,深入开展相应的爱国卫生活动。努力培养公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民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尊重和保护其它物种生存,拒食野生动物,减少病毒传染途径。帮助民众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公民在非常时期不抢购、囤积紧缺物资;提倡绿色出行、绿色的生活习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和感染概率。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久久为功的事业

从疫情中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再到生态文明建设在疫情中的凸显作用,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久久为功的事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

继续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缓解由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引发灾害的现象。中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制定了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性规划;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引领经济社会进行低碳转型;大力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造林保护生态植被,增加碳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低碳城市试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如今,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大气污染防治已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将继续用高度的政治意愿和決心以及有效防治措施,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苍穹蓝天定会重新归来。

努力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加快推动绿色消费发展。为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中国把生态文化宣传纳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全过程中。提高政府决策者和企业领导的生态自觉性,使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决策程序和日常工作中;将生态文化普及纳入社区建设中,使广大民众自觉接受生态文化,形成良好的社区生态文化氛围;将生态理念的培养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养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习惯;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会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制度与法治为生态意识转化行为保驾护航。运用好奖惩措施是让生态意识与行为变为“知强行强”的关键。近年来,在推动绿色消费的层面,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推动绿色消费,建立引导绿色消费的法规和制度,鼓励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用奖励措施强化人们正确的消费行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及栖息地的法规和措施,安排专项经费和资金对动物及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垃圾分类层面,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扭转人们行为的负强化因素。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顶层设计的作用,构建起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治理生态,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彰显了重建绿色家园的胆识与魄力。

为建设美丽中国,未来中国将继续把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继续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继续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和保护的系统整合,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科学治理;继续坚持保护环境,法治先行的原则,加快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最严格的法治保护环境;继续“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继续秉持团结协作的原则,承担应尽义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此次疫情大考,坚定了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必须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态度对待生态文明建设。面对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中国将会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美国,继续为人类的永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9.

[2]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8.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中国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