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上升,污水处理作为环保的重要部分,其运营管理也就尤为重要。新时期下,需要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进行优化,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同时确保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阐述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运营管理措施。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原则;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还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农村也正向着城镇化发展,很多城镇都增设了污水处理点,虽然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却也增加了能耗率。在未来的发展中,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所需,污水处理厂将会向大规模发展,这就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污水处理厂选择工艺应遵循的原则
(一)满足处理功能与效率要求原则
污水处理厂在选择处理工艺方案时应保证处理结果具备高效性和稳定性,污水处理设施出水需与地方或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相符。对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有更高要求的,应强化处理。这既是污水处理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确保污水处理质量的重要路径。并根据出水的最终处理方式确定排放标准,若为排入水体,则根据水体环境容量与接纳水体功能质量要求确定;若为回用,则以用户要求水质的情况确定。
(二)因地制宜原则
污水处理应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情况和经济状况制定处理的工艺方案,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明确污水处理规模、工艺流程、技术与水质标准、管网系统的布设等。处理工艺选择受处理规模影响,需考虑到远期规划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近期规模确定主要根据水量现状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设计应综合污水收集量、水质目标以及分阶段建设加以明确,完善管网的情况与汇水区中的工业污水及生活用水产生和允许纳入量等决定了污水收集量,同时管网水的漏渗量也是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三)技术可靠性原则
成熟可靠的技术是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结合污水处理设施控制污染物排放以及建设规模等要求,优先选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四)确保经济效益原则
污水处理厂的建立与运行建立在良好运行状态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小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确立合理的处理标准,选取得处理工艺应紧凑、简洁,尽量缩小用地面积,从而使土建与地基处理费用降低。此外,还应考虑到电量消耗,最大程度减少运行费用[1]。
二、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措施
(一)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污水处理厂的重要工作,水质管理分为水质的异常与正常管理。如果水质处于正常状况,则将空气情况、污泥情况以及数量情况作为主要管理内容。同时,检验有关出水参数时,也需根据原有的检测计划完成检测,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比如重视在线监测仪器的应用,对污水处理收集量与完成污水处理后水质的控制,确保污水处理厂所收集的污水均达到排放标准。此外,污水处理厂还需同纳污企业完成纳污协议签订,明确协议条款,根据纳污企业需求进行可控阀门与取样井安装,有效监管纳污企业的进管水質。如果水质处于异常状况,则重点分析水处理核心设备生化反应池相关指标情况,在对空气、污泥和水缺乏有效管理时,将会出现D0不足、污泥膨胀等问题。需要全面检查,找出造成异常的原因,由技术人员根据操作流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微生物状态保持良好,同时出水的水质达到有关标准。
(二)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
创造良好的车间生产环境,对操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制定生产车间卫生制度,使生产车间保持良好的整洁度。如工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则需管理人员加以解决,避免推诿、拖延问题,构建健康的、积极的工作氛围。将现场生产标识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便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工作状况。同时,给予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在岗前进行严格培训,确保所有人都持证上岗。上岗后也要定期开展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新上岗人员应进行现场实习,对于在职人员进行异常情况演练[2]。对完成理论培训与考评的新上岗人员,将其安排至相应的生产车间进行现场实践,逐渐了解污水处理的方式与特点,具备良好的操作水平。对老职员定期开展污水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演练,提高其异常情况处理的能力。污水处理厂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的专业编制相应的污水处理操作维修指导手册,并为员工培训手册内容。同时,定期总结生产车间工作情况,合理优化、调整指导手册,确保其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职工操作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三)设备以及成本的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开支、能费、污泥处置费以及药剂费,具体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同时资金管理也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工作效率的重要内容。首先,污水处理厂应加强药剂与能源消耗方面的成本控制,组建研究小组,全面分析污水处理工作中的药剂和能源消耗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其次,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讲解,确保其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原理及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并了解系统的操作运行与设备维修管内容,防止操作不当。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设备维修小组,将设备日常维护要求张贴在生产车间醒目的位置,为技术人员以及设备操作人员工作提供参考[3]。再次,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对维修的设备建档处理,记录好维修相关内容。设备管理人员应保证设备造册登记和验收入库工作质量,做包设备的保管与报废处理,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和设备运行状况,对设备进行适当改造、更新。最后,对设备运行状况作出评估,对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维修保养计划。污水处理工作是持续性的,因此应分散设备的检修工期,在进水量小的季节进行需长时间检修设备的维修工作。
(四)检测和化验的管理
检测工作的实施需指定科学的检测计划书与作业指导手册,明确化检测工作。用于检测水质的化学制剂及设备,需要化验人员专门配制,化验人员在平时的化验与分析工作中,应根据指导计划书进行,对化验分析结果负有全责,化验人员也应持证上岗。同时,还应加强对化验人员加强培训,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检测化验结果的精准性。化验员需记录好每一天的检测数据,并提交至上级,且每月统计一次检测结果,绘出相应的图像。
(五)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
污水处理厂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对污水厂有效运营有重要意义。自建国之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排水工程与自来水被规划到福利事业范畴,由国家和政府进行承包,政府的财政支持成为污水处理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污水厂的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受到阻碍。国內认为将水价放开会对物价上涨指数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这种情况便导致污水处理企业难以和市场接轨。事实上,现行水价之便宜与其利用价值无法比拟,3-5口人的一天用水量约为1m,根据当前自来水与污水治理商品价之和大约在2.5元左右,并不会对工业产品成本以及日常生活费造成较大影响。行政方面对水价进行限制,实际并不会限制物价上涨知识,相反却对人们用水质量造成了影响。
建立科学的城市污水排放收费制度是污水厂实现企业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对此需根据商品经济机制进行收费标准制定,水价由成本(投资成本与经营成本之和)、税收以及利润等因素构成,并以商品的价格售出,顺应市场规律运作。对污水处理厂实施企业化管理,不但为污水厂正常经营运行提供了保障,缓解城市维护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强化了企业义务,环境管理部门能够根据排放标准严格监督污水厂的尾水排放。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人们也对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肩负着保护环境的重任,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加强各方面管理,采取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强化职工培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同时实现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文斌.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中注意的问题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4):29-29.
[2] 郝晓光. 从运营周期谈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管理[J]. 山西建筑,2018(2):243-244.
[3] 谭林立,许航,韩晓月. 农村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7(4):7-8.
[4] 岑于博.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115-116.
[5] 蔡瑾宇,何文斌,董国华. 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技术措施的思考[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0019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