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杰
摘要:西夏崛起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当时的宋辽两大国相比,无疑显得地狭民寡,却能够“立国二百馀年,抗衡辽、金、宋三国”,这其中西夏具有的强大武力功不可没。揆诸史实,可以发现夏人不仅天生尚武,“民俗强梗尚气,重然诺,敢战斗”,更具有一支不凡的骑兵部队供以战斗驱策。对西夏骑兵的考察,不仅是为简单地知晓其优劣长短,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战争要素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了解到当时西北的地形、马种、武器装备对西夏骑兵战术构成的影响与制约。
关键词:地形;马种;骑射
一、优越的机动能力
西夏骑兵的主要战场在今陇东、陕北一线,该地区地形破碎,以山丘、沟壑、沙漠为主。关于地形对西夏骑兵的影响,北宋的蔡襄在《论地形胜负》中曾精辟地指出:
论者或以西虏之俗,善骑射,习战鬬,以为非北虏之比。臣切谓过也。凡骑军利平地,步卒利险隘,得地形之利者,胜势常多。赵魏之地,千里无关塞之险,虏善骑射,故胜势多在彼也。今西边之地,自鄜延、环庆、泾原沿边三路皆是山险要塞之处,此乃步卒之地,非骑军之利。若以其俗善骑射、乐战鬬则不减北虏,若论步骑之利,则地势異矣,故胜势常在我也。
传统的骑兵集团冲锋战术,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地区,而陕北地形的破碎显然限制了此一战术的实施,西夏的骑兵也因此另辟蹊径,利用马匹优越的驰险能力,在狭隘的地形上进行高机动的作战。《续资治通鉴长编》曾记载:“羌戎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不如也。隘险倾侧,且驰且射,中国之技不如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不如也”、“西戎出善马,地形险隘,我骑诚不得与较走集也”,北宋大臣尹洙也说道:“且虏骑坚劲,峻坂穷谷,无所不驰,无所不通”。
关于夏国马的优越性,南宋人洪遵说:“臣询之知马者,云马出夏国者为上,部落者次之,茶马司所买熙河马又次之,川产杜生马为下,至於南蕃所产,虽外貌权奇,其实昂首而不能俯,每行三数十里辄已喘乏,徒为观美则可,以之战阵则又远出川马之下”。
实际上,夏人的行动之所以常常表现为快速机动,也与后勤能力的不足有关。这一点,宋人多有记载:“夏人去来飘忽,不能持久,是其所短”,“然其远引而来,利在虏掠,人自为战,所向无前”、“臣窃惟敌觽之举,赍粮不过十日,而利于速战,短于攻城”,“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风集云散,未尝聚养”。
从上可知,夏人快速机动、以劫掠为主的入侵性质主要是由马匹、后勤、地形三要素决定的。
二、铁骑冲阵、骑射与战术的更新
《宋史·夏国传》与《辽史·西夏外纪》的两则记载表明,西夏惯用铁骑为先锋的战术:
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衣重甲,乘善马,以铁骑为前锋,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落。
这里要注意到,西夏的铁骑会用钩索将人与马连接在一起。范镇在《东斋记事》里也说:
铁鹞子,贼中谓之铁林,骑士以索贯穿于马上,虽死不堕,以豪族子亲信者为之。
西夏铁骑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加强骑兵冲阵能力。根据《隆平集》的记载,西夏“长于骑射而不能枪刀”,以至于西夏用来冲阵的铁鹞子,也不是靠枪刀杀伤敌人,而是依靠身披重甲、“以索贯穿于马上虽死不堕”的强大惯性冲击敌人。
宋人对于西夏铁骑的冲锋能力也颇为忌惮。宋仁宗年间李元昊正式建国,并对北宋展开一系列军事打击,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体问得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败之由”以后说道:“贼始纵铁鹞子冲突,继以步奚挽强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宋神宗年间的永乐城之战,西夏派铁鹞子渡河攻击,宋军有人建议道:“此号‘铁鹞子’,当其半济击之,乃可有逞,得地则其锋不可当也”。
由于西夏的鐵骑是将人与马绑在一起的,即使是人死了马仍然会向前冲锋,面对这样的战法宋军采取了尽量杀伤战马的应对措施,《东斋记事》:
元昊叛时,杨侍读偕进神楯、劈阵刀,尝以步卒五百人试于殿廷。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楯,楯刻兽状,设机使开阖,所以惊马,亦以御箭,当时人皆非笑之。其后王吉阵于兔毛川,贼以铁鹞子束阵,弓弩不可施放,乃以劈阵刀披其甲、豁马兼,马奔逸,堕崖壑死者不可胜计。自陕西用兵,惟兔毛川胜捷者,由劈阵刀也。
又《宋史·兵志五》:
又步兵之中,必先择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斩马刀,别以一将统之,如唐李嗣业用陌刀法。遇铁鹞子冲突,或掠我阵脚,或践踏我步人,则用斩马刀以进,是取胜之一奇也。
需要注意的是,骑兵冲锋需要适当的地形才能发挥最大威力,所以西夏除了用铁骑冲锋以外,骑射也是重要战法之一。许多史料记载西夏“长于骑射”、“善骑射”。著名的三川口之战,西夏便是用骑射战法打败宋军:
番军始徐鼓起士,掲新旗乘髙处呼汉兵来斗,军士气失,金鼓皆不敢鸣。贼稍出马驰略阵上,调呼射军中,军人多死。
不过由于西夏“弓弩用柳干皮弦,雨雪则不能施”、“弓弱矢短”,宋军的的弓弩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若遇贼于山林险隘之处,先以牌子扞贼,次以劲弓强弩与神臂弓射贼先锋,则矢不虚发,而皆穿心达臆矣。或遇贼于平原广野之间,则马上用弩攒射,可以一发而尽殪”,西夏李察哥也说:“自古行师,步骑并利。
国家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值神臂弓,步奚自溃”。在这样的情况下,战法的更新无疑是必要的,于是察哥提出:“今宜选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兼以摽牌,平居则带弓而锄,临戎则分番而进。以我国之短,易中国之长,如此则无敌于天下矣”。
三、结语
冷兵器时代,一支强大骑兵的意义不言而喻。西夏地处偏方,无论是人力物力都远远落后于宋辽金三国,却能始终立足于西北,维持国势不坠,研究者论及此处自然不可忽视西夏骑兵在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的讨论,不仅可以发现西夏骑兵具有优越的驰险能力、强大的冲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骑射技术,还有与时俱进、取长补短的战术思想,这也是西夏屡屡取得军事胜利的重要原因。如果放宽视角,更可以发现西夏骑兵战术的形成不是偶然,战场地形、马匹性能、武器装备共同促成了骑兵战术的衍进,影响着具体技战术的实施与运用,从中也可领略到影响战争要素之多与战争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