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孝听
提起TED,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诞生于1984年。每年3月,TED都会在北美举办一场TED大会,召集众多来自科学、设计、文学、音乐、心理、艺术等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影响力不凡。为了鼓励各地TED粉丝自发组织TED风格的活动,2009年,TEDx诞生。无数“传播有价值的思想”的信徒开始集结,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和乡村,上演一场又一场激发思想碰撞的演讲。
2011年10月7日,TEDxSuzhou获得TED总部审批,开始由苏州本地团队以非盈营利组织的方式独立运营。一群有激情、有理想、有信念的苏州本地志愿者,希望通过传播创新、激发创行,打造出一个激发创想的舞台。S. Woo,TEDxSuzhou的一位普通演講教练,和她的团队成员一样,希望通过团队指导,使得那些富有创新精神、鼓舞人心、异常珍贵却又可能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思想,藉由演讲的舞台呈现出来,引发观众的思考,继而实现利用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这一初衷。
相信很多人对于演讲教练这个角色比较陌生,本刊通过与S. Woo的对话,揭示TEDx舞台背后的奥秘。
硕士归来,“触电”TEDx演讲教练
S. Woo商科出生,目前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原本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讲话的她,选择做演讲教练志愿者的初衷是想逼着自己去开口,实现一些自己原本的‘不可能任务’。她说:“演讲教练其实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和风格,平均三个人负责一位演讲候选人。TED规定18分钟内必须围绕一个思想完成一场演讲,演讲教练的工作就是帮助演讲者梳理思路、完善演讲,以背后的思想为导向,完成一场‘TED式’的演讲。当然,我们不会为演讲者撰稿,也不会为演讲者代笔,我们有点像伴读,陪伴演讲者度过准备演讲的那个阶段。”
S. Woo告诉记者,他们接触的演讲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教授、创业者、学生、老外、运动员、明星等等,在这数百位的演讲人中,不乏演讲经历十分丰富的演讲者,但也有部分演讲者,多多少少都有自己需要克服的困难,例如大学教授的演讲可能时间过长;创业者可能更擅长商务演讲;学生可能会讲得可能不够深入;运动员也许不善于表达……通常,每一位演讲者都会和演讲教练进行深度交流,挖掘出有意思的点,定下主题方向,再反复沟通打磨,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两到六个月。
在S. Woo看来,一篇有“记忆点”的演讲,才能“吊住”观众,而有“记忆点”的演讲,往往需要兼具新奇和情感。“曾经有一位设计方面的演讲人,分享的都是专业性知识,而我们的观众其实背景各异,很多都不一定对设计有很专业的了解。为了演讲最终能让观众产生记忆点,演讲教练建议演讲者在结尾时把内容拉回观众能理解的日常范围,调动观众情绪以产生共情。最终演讲者在结尾时将主题升华:‘人生就是加减法’,让人记忆深刻。”
解锁演讲的秘密,感受思想的力量
去年TEDxSuzhou的那场大会——【势】,记者去现场看了,的确,各个演讲人情绪渲染得很到位,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的力量。在这背后,不乏TED式演讲所遵循的“演讲的解法”。S. Woo认为讲故事,是演讲得以引人入胜的一把钥匙,而要讲好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当你在描绘经历的时候,不是描绘故事,而是描绘画面,用细节的还原来让观众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他们才能感同身受,一旦把细节用语言描绘出来,故事就会变得更加形象化。”
当然,演讲顺序也很重要。Simon Sinek在TED舞台上解释The Golden Circle(黄金圈原则)的时候就提到过,绝大部分时候,人们是从“What-How-Why”的方向思考问题,而真正可以激发行动和改变的思维模型却往往遵循“Why-How-What”。故事未必要遵循“12345”的顺序,“24351”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故事的排布也会影响。有些演讲,故事的情感呈现的是一种递进的状态,那开头就不必浪费过多的口舌,结尾却一定要足够强烈;而有些演讲,开头就强烈而震撼,那接下来的第二个故事可以稍有缓冲,从第三个故事开始再次递进。另外,通过添加图片、视频以及音效的形式,可以有效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和观众有距离的演讲,往往很难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改变,因为观众会感觉,‘与我无关’。有影响里的演讲不仅要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甚至要让他们参与演讲。”
希望站上舞台的不只是大牛,亦有大众
TED舞台上的嘉宾无外乎不是行业大咖,而TEDx创办的初衷是服务本地社区,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因此我们希望站上舞台的不只是明星和大牛,也能有普通大众,有我们中的一员。事实上,我们选出来的大部分普通候选人都是很棒的演讲者,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演讲技巧,和一些信心。”
S. Woo向记者分享了一个例子,有一位演讲人是做志愿科研项目的,那场演讲过后,很多观众都相继反馈想去了解这个科研项目,并愿意为之提供帮助。“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通过TEDx的舞台,推广好的思想,将有价值的思想创造者(演讲者)和有勇气的改变践行者(观众)联系到一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从个人而言,看到自己陪伴了这么久的演讲人站上舞台,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S. Woo如是说。
当然,并非所有的演讲嘉宾都愿意配合,演讲教练组也曾遭遇过质疑。“你们都是业余的,凭什么指导我?”“面对这样的质疑声,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出建议,并尊重演讲者。”在她看来,即便自己看过听过很多的演讲,但个人的观点始终是局限的。S. Woo相信,思想都是有价值的,但凡能影响到一个人,都是好的思想。她说:“TEDx的舞台其实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所以我们希望所有有价值的思想,都可以在我们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从见习教练到教练组组长,S. Woo花了一年半时间。她直言组长未必是最擅长指导演讲的那一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统筹运营能力,需要能调动起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也可以让组内成员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以前进演讲教练组基本就是老人带新人,学习靠领悟,我接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训系统,把流程具象化,并给予新成员模拟演练的机会。有些志愿者教练甚至还只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但他们都对TED和TEDx演讲,有一种信仰,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付出,让更多值得传播的思想,都可以站到属于他们的舞台上。”据了解,S. Woo做组长期间,演讲教练组成为了受欢迎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TEDxSuzhou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