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盒的温度

2020-09-10 07:22曾雯雯
阅读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人食物

曾雯雯

食盒,是中国古代盛装食物用的器具,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内有数层不等,可提可挑。

早在先秦时期,便出现了铜制的食盒,外有盖子,内可储存食物。此时的食盒多为提盒,不过是两根提梁加几层格子,做工与造型都比较粗糙简单。

西汉时期的食盒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造型多为层式结构,由数格屉盘层叠组成,便于分隔盛放不同的食品。盒体的长宽大小不一,大者可达半人高,须由两人肩抬方能移动;小者如瓯,由人捧着即可行走。也有少部分食盒形如柜橱,外设两扇门,内里是分装各式食物的屉格。

隋唐时期,盛世繁荣,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已然成为唐代贵族身份与等级地位的象征。一个家族的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的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此时期食盒材质更加丰富多样:有木盒、竹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金属盒等。形状更是多姿多彩:有圆形、方形、菱形、桃形、六角形、八边形、荷叶形、牡丹形等。陕西西安出土了一件唐代凤纹漆食盒,造型古雅,设计独特,做工精巧,整体色彩华美,制作繁复精细,充分展示了唐朝高超的工艺水准。

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酒肆食铺林立,饮食文化繁荣,夜市也极度兴盛起来。汴梁城中彻夜灯火通明,笙歌不停,通宵达旦,餐馆酒楼的外送服务在这种背景下被催生并形成风气。在这一过程中,食盒担负着商铺和饭馆运送食物的主要功能。南宋《歌乐图》中亦可见食盒踪影,宋代的绅士名流,出门访友,文人士夫出门踏青郊游,或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常会事先准备一些佳肴果品放入食盒中,作为助兴的下酒菜。

明清时期,市隐成风,文人在雅这一事上不断开发,就连食盒也被赋予了新的形象,在烟火气之外增添了不少山水志趣。在讲究生活情趣的文人眼里,器物是心的外化,以物窥人,格局自现。所以文人造物,往往求美,求雅。被改良后的食盒,外形上更加雅致,盖身及把手部位都多有花纹雕镂,整体更符合文人审美。尤其是硬木长方形提盒,坚固有韧性,不但耐碰撞,且带有一定自重,无论挑、提都不会乱晃。到后期,小型提盒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讲究的还有雕漆或百宝嵌装饰。

尤其到清朝中后期,食盒愈发精致。做工最精致的大概要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清朝象牙镂雕提食盒。提盒分四层格子,可置放不同的食物。雕工十分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丝毯一般。象牙片上还雕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像旧时欧洲人幻想的东方乐园。盖钮、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染有或淡蓝或红色作为点缀。清朝后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装的除了有精美佳肴,还会装上主人的梳子、铜镜、笔墨纸砚、书籍手稿,食盒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百宝箱。因此,食盒逐渐从装载食物的器具演变为文人书斋的常驻雅物。

跨越两千年的时空距离,食盒像一位经历岁月变迁的老者,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因珍藏价值独居历史一隅,供后人观赏和膜拜。食盒,中间蕴含着的人文,是中國千百年生活美学的浓缩。在它身上,烟火与山水共存。中国纵有万千雅物,而这食盒可谓是“离人心上秋,惦念在心头”。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文人食物
千万别说我是文人
为“文人”正名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Food(食物)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