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泳舟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幼儿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在幼儿教育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探索,揭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对现今的幼儿园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将具体结合现行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谈一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幼儿园;陶行知;生活教育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在合理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理论,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提出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及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生活就是包含教育,具有教育的功能。幼儿在一个环境中生存,他需要不停的去适应,使自己能够在此环境中更好的全面发展。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对于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的不适应,陌生害怕,会引导各种哭闹,不愿意来幼儿园等,这就是入园焦虑的表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非常的心疼,看到眼泪水挂满脸上的小孩,下不了狠心,陪了又陪,导致幼儿对于家长的依恋越来越严重,适应的时间也会变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生活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教育,他教会幼儿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家长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一味的保护,最终变成温室中的花朵。不仅是小班幼儿,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来说,经常做一些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如:早晨点心自己取放,牛奶自己倒,自己穿脱衣服等,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在户外玩耍时,教师不需要给幼儿过多的束缚要求,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可以让幼儿自己随意玩,让他们去开拓自己的领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其次,生活的内容与教育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在变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在变化。那么,我们所受的教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所使用的东西越来越高科技。那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与时俱进,将一些幼儿能够接受的或者是浅显化后的知识与之分享,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给幼儿陈旧迂腐的老派思想。这样不仅幼儿能接受到最先进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之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认为,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我们应该把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与广阔的社会和大自然亲近,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结合。3~6的幼儿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不同感官来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手去摸一摸、鼻子去闻一闻,眼睛去看一看等,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发展自我。在这个年龄阶段,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中的花朵、昆虫、果实,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老师,因为它们都拥有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触感、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长相,可以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在品尝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思维也得到提升。如:让大班的小朋友去寻找秋天的落叶,并观察落叶是什么样的,观察好之后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就是去地上捡一片树叶,然后观察一下。但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能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可能在校园的一角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在果园里看到了橘子成熟了,或者是捡到了好几片不同形状的叶子,幼儿会自己进行比较。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到很多的新知识。
在幼儿园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现行幼儿园的教学仅仅局限于五大领域: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教师根据所给的教材,进行知识的传授。但在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知识还不仅仅局限于此,幼儿园不能封闭,要扩大教育的领域,利用社会自然资源,使教育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充分发挥幼儿在开放环境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幼儿适应和改造的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大班科学《磁铁》,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传授磁铁这一单一的概念,要将磁铁在生活、在社会中的应用也加进课程中,如:磁悬浮列车、磁力小车等,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得死知识变成或活应用。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论和方法论。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确处理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可以加速学幼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从而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如大班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究认识摩擦力时,教师一般是给幼儿观看视频或者是观看实验操作来认识摩擦力,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知道了摩擦力这个概念。只有让幼儿亲自操作,进行实验,他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奧秘和神奇之处,即教与做相结合。但课不仅仅局限于此,教师还可以延伸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轮胎的花纹、鞋底的花纹等,同时让幼儿参与花纹的设计,了解花纹越多、越深,摩擦力越大等知识,即学与做相结合。
陶先生说:真正的生活教育,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到今天,即发展到今天,而且还要一直存在下去,发展下去而达到最高的生活即最高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今的幼儿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处在一线的人民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生活教育的精髓,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使陶行知思想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 [J].华中师范大学,2008,4
[3]张美娟,张琪.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3- 15.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白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