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转换中的爱情

2020-09-10 07:22周麟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场

摘 要:歌舞片《如果·爱》被誉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它打破了之前歌舞片的单时空叙事的结构,采用多时空交叉剪辑的方法,将歌舞和电影叙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以“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使影片在视听和时空架构方面独具特色,并使电影叙事更加流畅。

关键词:《如果·爱》;套层结构;时空交叉;转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098-02

《如果·爱》是导演陈可辛拍摄的一部歌舞片,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恋故事,故事虽老套,陈可辛却用不老套的表现手法叙述。这部影片通过反传统的套层模式结构,将传统歌舞片的单向线性叙事脉络打破,“戏中戏”的故事结构和多个叙事时空交叉剪辑,在3个主人公的过去、现在和演的电影的不断切换中,将3个人对爱的不同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套层结构概述

电影叙事中的套层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电影主线故事里面还嵌套着一个甚至多个故事的叙事手法。这种叙事手法早期多用于戏剧表演,后也逐渐运用在电影的叙事中。套层结构中的多层戏剧关系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戏与戏中戏呈现同向的发展趋势,人物命运和剧情的走向一致,互相形成隐喻;二是二者呈反向发展趋势,用一层故事来反衬另一层故事的中心思想。

在20世纪之前的歌舞片中,导演们大多采用“故事+歌舞+故事”的线性叙事,将歌舞直接插入正常的叙事过程中,往往只起到表现故事情节的作用,而进入21世纪之后,歌舞片开始担负起电影叙事作用。[1]《如果·爱》中,陈可辛导演便使用套层的叙事结构,将歌舞与叙事巧妙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

影片通过套层结构建构了3层影像空间,分别是主角3人所在的现实时空,即他们要拍摄的片场;第二层空间是孙纳和林见东10年之前在北京的时空;最后一个空间,就是他们所拍摄的电影的空间,也是歌舞所呈现的空间。导演陈可辛用交叉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使影片的现实中闪回着过去,在真实中穿插着虚幻,展现出3个人的爱与恨,并让他们之间的这些冲突、矛盾在“歌舞时空”中得到发泄。

二、套层结构对影片的叙事作用

影片通过套层叙事结构,将残酷的爱情故事和华丽的歌舞表演交替呈现,主人公不断地出戏入戏,现实与虚拟纠缠在一起,这种剪碎时空的戏中戏模式给观者带来了别样的吸引力。[2]总体来说,套层结构对本片的整体叙事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戏中戏”的辅助叙事作用

作为一部歌舞片,《如果·爱》中的歌舞部分通过孙纳、林见东以及聂文的演出,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而这样“戏中戏”的设定为套层叙事结构在影片中的运用提供了合理的依据。[3]演员在剧中饰演演员去演戏,在原有的时空上构建了一层新的时空,两个时空互相交叉,新时空,即歌舞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原剧情的发展,并将一些原剧情中没有仔细交代的故事细节演绎出来。

影片的开头,讲述人Monty从电车上下来后便开始了一段歌舞表演,看似不经意的歌词,将整个影片的故事框架勾勒出来,交代了前史,通过歌词内容的辅助,当3人的平行蒙太奇汇聚在记者发布会的时候,已经可以猜到他们3人之间的关系线。[4]“我曾经有一个爱情故事,我开始怀疑它是否真实……”这是林见东在歌舞片里扮演的角色张扬对小雨唱出来的,也是现实剧中林见东想对孙纳说的,借歌舞片中的歌词,将现实中一些没有点名的话说出来。歌舞部分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变化,形成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手法,也让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丰满起来。

(二)“戏中戏”与现实形成隐喻

歌舞的每一幕出现对整部影片现实段落部分都具有明确的指代意义。现实中角色的关键心理变化都有其对应的歌舞段落做极为形式的阐述。聂文在歌舞片中唱的一首《勿忘我》,不单纯是为填补剧中缺少人去扮演这角色,而是用聂文身份中的情感架构在班主身份之中完成虚构的真实。[5]最后,聂文修改剧本,也是为了将现实中他们3个人无法拥有的勇气通过剧来实现。同时,在歌舞片中,聂远选择用死亡来解脱自己,也照应着现实中他对孙纳的放开。

影片中孙纳慢慢转变,决定离开林见东独自发展的那一段,用《十字街头》这首歌,现实与歌舞段落交叉剪辑,歌舞片中的舞者勾引小雨加入他们,暗示着他们内心对金钱名利的渴望,然后画面突然转接到现实,孙纳问林见东的同学要去哪里拍戏,“饥饿是永远的主题,爱情是个道具”声画不对位的处理,用歌词暗指了现实。整段《十字街头》从歌曲到舞蹈,都为现实孙纳态度转变的原因做了最直白的指代。

三、套层结构叙事的时空转换

“电影的虚实空间是由片段性的、直观的视听影像镜头,通过蒙太奇来组接和进行场景空间的转换与变化的。”对于套层结构叙事的影片,戏里戏外需要不断切换,所以转场是套层结构中连接各时空的重要关节,既要让观者能清晰分辨出时空的变化,又要让转换合理。

(一)利用色彩和光线的变化进行转场

在电影《如果·爱》中,导演通过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来划分时空,让我们能够在时空转换之后,很快地知道现在处于哪一层时空,不会产生时空变化后的迷失感。林见东和孙纳的过去,整体画面是一种灰色的冷色调,光线也总是阴暗的,虽然两人在这层时空中相遇相爱,但整个色调的凄冷与两人爱情的最终发展趋势相呼应,也预示着这场看似甜蜜的爱情最终的结局。现实中的歌舞片,色彩是鲜艳华丽的,光线十分明亮,符合好莱坞的歌舞片所呈现出的色彩,显示出歌舞部分荒诞夸张的特色。同时,歌舞部分中马戏团这个固定的场景,在每一次转到歌舞片时都会出现,这样光线、色彩、场景的结合使时空的转换界限更加分明。当然,“戏中戏”歌舞这层特殊的时空,导演也时常将它置于过去和现在的两层空间中,作为二者的转场。而在讲述他们现实的故事时,光线不同于记忆中的昏暗,而是很亮眼的,色彩也较之前鲜艳,展现出10年之后孙纳和林见东的内心变化以及最后3人都选择放弃,不再纠缠过去,一种彼此解脱的结局。

(二)特殊场景作为媒介

影片对于过去和现实的切换,除了通过色彩的变化让我们感知之外,还借助主人公在特殊场景的活动作为时空转场的媒介。在影片刚开始,孙纳和林见东的过去第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就是从林见东在游泳池里展开的。至此之后游泳池便作为现实和回忆之间的一个通道,在影片中多次作为转场媒介出现,它更像是以林见东为主体,进入回忆之门的一个通道。当他把头浸入水中,再次出现就是过去,把头从水里抬起,便是回到现在,以林见东的记忆为主体、泳池为媒介,导演带我们穿梭在10年的时间跨度里,去感受与理解孙纳和林见东的爱。

四、结语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使《如果·爱》这部影片区别于其他老套的爱情故事,虚幻与现实相互辅助,共同显示出导演想通过影片传达的对于爱情、欲望的看法。时空交叉剪辑的变化让观众更能够深入影片,思考和感受每一句歌词、每一个场景带来的深意,也让我们感受到3人或者说现实中的我们对于爱的3种不同态度。套层结构的运用以及导演对于时空变换时转场的巧妙处理,都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艺术价值,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完整叙事结构,展现了导演的技巧与用心,使《如果·爱》成为中国近些年来最盛大、最有价值的歌舞片。

参考文献:

[1] 杨烁.“戏中戏”如梦人生——影片《如果·爱》中爱的真实与凄美[J].电影文学,2006(8):73-74.

[2] 王川石. 21世纪中美歌舞片艺术特征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7:65-67.

[3]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幻研究中心(籌).科幻阅读增长势头不减科幻影视惊喜不断[N].国际出版周报,2019-11-25(003).

[4] 姜艳.《如果爱》:歌舞华丽外衣下的爱情故事[J].东南传播,2006(32):35-36.

[5] 魏李梅.民族大义下多元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和解——电视剧《红高粱》解析[J].电视研究,2015(9):12-13.

作者简介:周麟(1995—),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猜你喜欢
转场
转场
南京地铁二号线既有线与延长线的施工及转场组织研究
【问吧问吧】
哈萨克族转场,延续千年的生命大迁徙
适彼乐土
那么晚的所见
谈网页的转场设计
伊犁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