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机制研究

2020-09-10 07:22徐陆伟周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对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

徐陆伟 周慧

摘 要:目前,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以及网络舆情的走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网络舆情的发生具有即时性、强大的聚集互动性,负面舆论极端化、舆情发展难以控制等特点,给网络环境的治理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期望为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维护文明网络健康环境、积极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的正面舆论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应对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029-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项目(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教育厅资助)“突发事件中网络治理策略与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S2019068

一、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一)其发生具有即时性

“突发性”是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特征之一。这种公共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也会迅速传播,因此具有“即时性”的特点。[1]首先,公共事件一般都是突然发生,是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和预知的情况下,所以它是瞬间性的。其次,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利用手机、电子设备等移动端来分享动态、共享信息和各抒己见。这使得某个公共事件的舆情瞬间爆发,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热点新闻。突发事件利用网络的自由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就使得网络舆情具有即时性的特征。

(二)强大的聚集互动性

目前,我国网民接近8亿人口,预计2020年,我国网民数量将达到9.24亿,普及率接近70%。互联网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快速带动我国经济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人们上网办公和上网娱乐的时长也越来越多。[2]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性、虚拟性和隐蔽性,大家都十分自由地表达个人诉求、言论观点并转发评论。而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实际上就是以互联网自媒体移动端为平台,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后瞬间就能引起无数网民的强烈关注,大家都迅速聚集起來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具有强大的聚集互动性。但是,这里要强调一点,公共突发事件有好有坏,它的成因是多元且十分复杂的,而网民们的聚众评论有时候也会引来一些“键盘侠”和“职业喷子”,从而导致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负面舆论极端化

网络舆情是由网络舆论堆积起来从而形成的一种趋同现象,也是某种网络舆论的具体表现。在这些网络舆论中,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舆论,也有负面的、消极的舆论。当前,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十分泛滥,而且舆论的随意评论、极端评论、反社会评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的以讹传讹使得这些负面舆论常常占据上风。特别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从众心理十分强烈,随着一些负面的意见领袖煽风点火之后,网民迅速聚集起来,导致负面舆论呈现出极端化,一边倒的现象愈来愈严重。

(四)舆情发展难以控制

一方面,在网络这个大环境里面,每个人的言论都是基于自身的理解和情感诉求出发,因此这种言论往往有失偏颇,而且充满了感情色彩。网络上的许多话题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一旦人们遇到有相同情绪或经历的人,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如果网络世界有任何风吹草动,一旦这种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或对这部分人产生特定的影响,舆论偏向就会走向一致,最终形成舆情难以控制的现象。

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政府和党不再是信息和权力的领导者,信息主导权站在第一位,这就造成网络平台上没有固定的意见领袖。也就是说,如果谁握有一手的最新信息或资讯,谁就有可能成为网络里的意见领导者。这也导致我国政府的领导权力被不断稀释,政府权威受到严重挑战。甚至几个人扎成一堆就可以通过极端的网络暴力,来蔑视或攻击政府的权威。而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较弱,网络回应速度慢,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完善等,导致网络上面有关政府的负面新闻泛滥成灾,舆情发展难以控制。

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目前的网络舆论的特点主要是:人人参与互动、突发公共事件多、网络舆论一边倒、负面影响恶劣等。这些舆论不仅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对我国政府的管理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3]同时,在社会影响中,网络舆情也具有两面性,不仅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网络舆论可以成为风向标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当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线下和线上会立马发生作用,从而使得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就能家喻户晓。所以,政府需要利用网络舆情的即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来掌握最新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和后期工作,减小公共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二)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公民的网络素质教育

首先,完善网络管理的相关立法,规范网民的非法舆论和网络暴力行为。政府需要以《网络安全法》为准则,针对网络舆情的不同细分领域制定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管理体系,促进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规范化。[4]

其次,加强对公民的网络素质教育,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网络素养。要培养公民网络法治的意识和观念,加强对网络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及再教育工作,培养网民形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言论正能量的习惯。可通过设置网上答疑、在线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网络道德的规范和学习,增强公民的网络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舆论,促进网络舆情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加强官方新闻网站和微平台建设

首先,强化官方新闻网站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政府需要建立官方网站、主流新闻网站以及微平台、微博、头条和短视频号。强化政府的网络形象和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增强政府在网络上的舆论威信力。

其次,强化政府微平台的互动性。政府的微博和政府官方新闻网站不仅是信息的发布平台,也是收集民意、了解民情的互动平台。因此,必须要强化官网上的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在网站上设置与公众的对话窗口。此外,若是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官方网站需要第一时间公布最新消息,让公众和媒体了解并及时参与互动,认真回应群众的疑虑,满足大家的合力诉求,树立服务型、阳光型政府。

(四)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由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主流媒体占主导地位,因此媒体相当于网络上的主流和意见领袖,一般他们都能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和事件,而大众都是通过媒体在网上渠道公布后才能了解到这一天的事情。所以,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媒体也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政府需要建立与媒体的良性互动,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声,避免产生泛滥四起的网络谣言,引起公众恐慌不安的情绪。

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平等沟通的合作关系。政府要放下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借助媒体的力量和渠道,努力做到政务公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政府不仅要在政府的门户网站开通关于这一公共事件的反馈信息和交流渠道,还要及时邀请媒体加入,通过媒体发表相关事件真实客观正面积极的舆论,稳定公众不安、消极的情绪。并且在这其中,政府要及时关注相关新闻动态并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友好高效合作,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结语

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我国全体公民的网络素质道德教育,加强官方新闻网站和微平台建设,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这些渠道最终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虚假信息,减少和抵制负面舆论,控制舆情走向,等到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引导媒体与公众之间的积极和谐沟通,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和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臣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湘潭大学,2014.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 崔鹏.面向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应对能力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

[4] 敖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9.

作者简介:徐陆伟(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舆论引导。

猜你喜欢
应对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构建普通高中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探究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