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强
摘要:草原蝗虫是草原上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维持高发态势,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将对我国草原蝗虫治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草原蝗虫;治理;分析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 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近年来,由于草原蝗虫 持续偏重发生,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生态安全和农牧民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自20世紀末,随着人们对草原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意识的增强,草地植保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草原主要害虫蝗虫的防控成为工作重点。
一、草原蝗虫的种类
从1955年开始,随着国内外昆虫学家对新疆蝗虫种类考察时间的推移,对新疆蝗虫种类的研究逐渐深入,被发现的蝗虫种类不断增多。陈永林、刘举鹏等人先后来到新疆进行蝗虫调查研究,对全疆各地州县市进行考察和蝗虫标本的采集整理,从所获得的标本中鉴定出新疆的蝗虫种类由最早的2科38属58种,已经增加到了8科66属177种。蝗虫按其生物学特性及为害习性可分为四种:飞蝗、土蝗、稻蝗、竹蝗。新疆地区主要为飞蝗和土蝗两类。飞蝗类只有亚洲飞蝗。土蝗种类最多,不过对新疆草原造成危害的土蝗主要是:星翅蝗属的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伪星翅蝗、戟纹蝗属的红胫戟纹蝗、蓝胫戟纹蝗、狭条戟纹蝗、大足蝗属的西伯利亚蝗、蚁蝗属的宽须蚁蝗、小车蝗属的条小车蝗、痂蝗属的朱腿痂蝗等。在已知的177种蝗虫中,除亚洲飞蝗外,其余都是草原蝗虫。近几年,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等草原蝗虫对牧草造成重大的损失,是新疆治蝗工作的重点。
二、草原蝗虫发生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一)草原蝗虫发生的特点
由于新疆具有辽阔的地域和特定的地理位置,所以形成了非常复杂的自然环境,适宜于多种蝗虫的栖息繁衍。从而形成了新疆草原蝗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危害重和蝗虫灾害发生的区域性、暴发性、间歇性、长期性的诸多特点。
(二)新疆草原蝗虫发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局部气候异常的影响,由此引发温度和降水的季节性波动,致使草原蝗害大面积发生;其次,过度放牧、乱砍、滥挖草原植被等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及土地利用不合理等为草原蝗虫的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导致蝗灾持续发生,形成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蝗虫猖獗,草场进一步退化的恶性循环。
三、草原蝗虫的治理
(一)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主要是指营建有利于牧草生长环境,而又不利于蝗虫生存和繁殖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通过加强蝗区的草原建设、草场管理和放牧管理,促进牧草生长、防止草原进一步退化和沙化,降低草场草原蝗虫的生态适度,可以起到生态控制草原蝗虫灾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蝗虫天敌对其捕食控制或利用生物制剂、植源性农药进行蝗虫防治的方法。目前,利用蝗虫天敌对蝗虫防治与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利用环境中固有的野生动物芫菁、螽斯、鸟类、蛇类、蜥蜴等动物进行自然控制,保护这些动物,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蝗虫虫害;第二,人工培育家禽、招引野生鸟类,如牧鸡牧鸭治蝗、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灭蝗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制剂治蝗,在生产防治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试验区撒播微孢子虫毒饵后当年蝗虫死亡慢,但防治后几年蝗虫密度有所降低,显示了其持续控制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发现加入少量植源性农药或辅助剂可以提高当年的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今后进行微生物制剂治蝗时有必要进行微生物治蝗病源物种类筛选比较,选择致病率高、致死周期短,能进行大量繁殖生产的种类,研究微生物制剂治蝗时添加少量植源性农药或其他化学药物辅助剂“菌药混用”的灭蝗机制。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长期以来防治草原蝗虫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使用的药品主要是菊酯类农药。此方法常用于迁移性、突发性、大面积猖獗危害的草原蝗虫,其优点是操作方法简便、防治成本低、防治效率高等,缺点是杀伤害虫天敌,长期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对草原环境造成污染。
四、关于蝗虫灾害治理的思考
回顾新疆蝗灾治理的历程,近70年的治蝗工作得益于中央对新疆治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新疆各级政府加强对蝗灾防治的领导;建立和不断完善全疆治蝗工作体系;培养了专业治蝗技术人才、壮大全疆治蝗科技人员队伍;全方位开展治蝗科学研究;治蝗方针的适时调整;建立前期蝗情定期、定点常规调查制度,开展蝗灾预测预报;科学地安排治蝗工作;蝗灾防治应急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启动,适时迅速有效地扑灭灾害。
草原蝗虫灾害仍然对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 因此在蝗灾治理方面,进一步健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中心 建设,强化野外监测试验站和边境地区监测点建设。 利用“3s”技术继续开展草原虫害遥感和航拍监测试验,对草原蝗虫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蝗虫种群动态。其次,充分利用新疆虫害天敌资源优势,加强生物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牧鸡牧鸭、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等生物治理工程建设,推广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制剂防治技术,逐步实现绿色防控。
五、结语
随着相关措施的实施,技术不断成熟,我国草原蝗虫防治将逐步形成以生物防治和生态治理 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技术水平 得到明显提升,生物防治比例不断增加,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优先的草原蝗虫可持续治理。
参考文献:
[1]刘程才,杨光维,赵磊.新疆塔城地区草原蝗虫现状与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7(06).
[2]程天亮,冯今,吴江,许国成,王俊梅,常明,王瑾.甘肃省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 2017(02).
[3]索多.阿里地区草原蝗虫防治的思考[J].西藏科技. 2019(02).
作者单位: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