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动一种心理状态。通俗来讲,就是做事拖沓,爱找借口,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而人的计划、理想、抱负就在这拖拉与借口中变成了泡影。尤其是学生,一旦贪图安逸,并积习成性,惰性就会给给学习带来致命的伤害。举例说:当某人考试成绩不理想后,心里计划要好好学习,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每次准备学习的时候,都因为离考试时间还久远、或今天约好朋友出去玩等借口未开展学习,最终下次考试依然未能取得好成绩。
作为职业高中的一名教师,面对基础差,学习力不足且有惰性恶习的学生时,除了感到无力又无奈之外,更多的是为其着急。故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摆脱这一学习魔障——惰性,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而提高学习成绩。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这一人性所共有的弱点——惰性呢?
首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项工作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尤其是在学生做重大决定时。我们要让学生认知惰性的本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惰性带来的近期危害及长远危害,让他们主动拒绝惰性,下定决心改变自我。
其次,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此计划中必须要有做不到情况的惩罚,这时就需老师转换角色为苛刻的监工,严格到底。学生要做到这点,就要始终记住“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切莫待明朝,万事成蹉跎。”但此计划要根据实际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如果好高骛远,或者过分苛求自己,就会往往因不能实现计划而使自己的信心受到打击,消磨意志,无法消除惰性。
再次,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能坚定学生的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通过设计教学游戏、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创造成功机会等方法吸引学生,功机会等方法吸引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高中教学过程当中,紧缺的时间和繁重的课程并不允许我们时时在课堂搞乐趣。而且学生的坚持力有限,往往急功近利,努力一段时间看不到成效就可能会放弃。所以最具诱惑力的兴趣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认真学习后看得到的成就,不是花哨的课堂。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调整思路,调整教学方法。花足心思,让教学内容在练习中体现出来,让练习内容在考试中体现出来,让成就感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尽可能缩短收获果实的周期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舞士气的最佳方法及最实际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成就感中忘记惰性,迎来自信。
此外,杜绝惰性反复。学生的恒心和毅力总是叫人担心,所以为了避免惰性再度来袭,除了随时给学生敲警钟之外,需要实效的方法。学生在成绩略有进步时,往往容易沾沾自喜,因此而懈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故在此时浇盆冷水让他们清醒就显得尤为重要,适时的打击对自大的学生最有用。打击方式无疑仍是以学习成效方面为主,若学生看到自己面对难题或未曾认真对待的学习内容无能为力时,就自然明白学习需要坚持不懈,惰性要抗争到底。
惰性并不是一个有可恶的词汇,面对惰性,只要我们认知它,克服它,摆脱它,成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者单位:四川省犍为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