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百十年来,拥有厚重歷史、充满育人活力的青岛大学,始终践行“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青岛大学副校长于红波与本刊对话时表示,青岛大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融合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搭建起了服务于学习型社会构建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综合教育平台,在积极促进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续写着青岛大学继续教育的新篇章。
精准定位 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学习:目前,有不少高校并不太重视继续教育,青岛大学为何如此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
于红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办好继续教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青岛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综合性大学,具有优质办学资源、学科优势和青岛区位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现代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学校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重要体现。学校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在履行教育职能的同时,面向社会共享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回馈社会、惠及市民,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全民终身学习需求,推动构建全民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共同体,引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从而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需要中体现学校的价值。
在线学习: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您认为继续教育将起到什么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又能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哪些贡献?
于红波:继续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在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方面,在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方面,在建设更加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建成学习型社会方面,其作用都不可低估。继续教育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灵活度高,适应性强,不可或缺。
继续教育在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方面,都有很大贡献空间。无论人才强国战略,还是创新能力提升、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提升人的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而继续教育可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通过不断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丰富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等学习形式,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并在学习机会、公平和质量方面更加充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将更好地推动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实施国家战略、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打造“三金”模式 实现教改创新
在线学习: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大学,在继续教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办学格局?
于红波:青岛大学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近50万人,其中继续教育培养约15万人。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成人高等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在不同的办学时期,以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教育的渴求为目标,形成了继续教育的优良办学传统,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作出了青岛大学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学校在继续教育发展中,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专业优势,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优化办学结构,加强内涵建设,追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谐统一,形成了涵盖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多种培养层次、多种培养对象的综合办学体系,构建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相互补充、彼此促进的办学格局。
在线学习:疫情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趋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高效衔接已不可逆,而这一趋势将倒逼教学模式创新。对此,您怎么看?青岛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是如何规划的?
于红波: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疫情来袭之际,线上教学在我校继续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倒逼了教学模式创新,也为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青岛大学将认真总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关工作,科学研判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创新人才培养渠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增强人才培养功能、扩大人才培养空间等方面,顺势而为,积极探索,转思路、变观念,化危为机。
一是重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金模式”。注重学生人才素质的熏陶、科学精神的训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形成,做到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强化融合,构建基础扎实、专业厚实、视野辽阔、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和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质量综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是重整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打造“金专业”。强化“专业+”意识,多种方式建设专业,打造专业平台,强化专业的协同育人,大力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实施共建专业,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班、实验班、创新班,逐步建立专业教育与实践、实验、实训、实习、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重塑教学模式,打造“金课程”,推进“课堂革命”。要从单向的教转向双向的“教与学”互动。从静态的线下知识传授转向动态的线上线下知识获取相结合。每门课程都建设教学内容丰富的网站,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助学习、自我学习的条件。
瞄准国家战略 分层分类发展
在线学习: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形成了怎样的转型发展思路?学校开展多种形式、高水平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形成了哪些特色项目?
于红波: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教育以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职业型、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了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分层分类发展的思路,优化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着眼于调结构提质量,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学校坚持“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培育新兴专业”的思路,对招生专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调整,招生专业结构日趋合理。
着眼于打造品牌,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特色创新。学校秉持“优秀师资、优良教学、优化管理、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按照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设置系列化的思路,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出精品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培训服务。采取实战型、多样化中短期培训形式,既有课堂教学、研讨教学,也有交流互动、现场教学;培训方案和授课内容可以根据委培单位的需要,进行量身定制和精准施教。主要包括业务骨干知识更新培训班、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资格证书培训班、高级研修班、进修班等。
学校积极面向社会与政企事业行业单位合作,特色项目包括:与青岛市民政局合作建立青岛市退役士兵“双考”教育培训基地、与青岛市劳动局合作建立旅游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基地、与青岛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建有青岛创业大学-青岛大学分校等。
着眼于探索创新,发展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承办了“青岛大学-美国雪兰学院学分互认留学项目”,开启了“1+1+2”低学费、低门槛赴美留学新模式。同时,学院还与英国、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开展广泛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在线学习:您认为,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网络教育18条”对继续教育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于红波:在转型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中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同时,办学定位不清、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标准不统一、学习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困难,也是继续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
“网络教育18条”从人才培养的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要办好继续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气练好“内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把握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切实提高育人质量,满足社会期盼。
创新体制机制 形成继教合力
在线学习:学校将继续教育学院与应用技术学院合署,成立了青岛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为保障继续教育质量,学校还创新了哪些体制机制?
于红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都是学校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专门负责高起本、专升本、自学考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考核、短期培训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单位。应用技术学院是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本科教育教学单位,是教育部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同时,学校其他学院还拥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和全国少儿编程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加上学校综合大学的优势,在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有良好基础,形成了一定优势。
规范有序运行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保障。为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挖掘学院内生动力,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风险防控意识、服务创收意识,推动继续教育在转型、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继续教育學院与应用技术学院合署,成立了青岛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奠定了“一套班子、双轮驱动、三足鼎立”的“两学院、一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职能,建立了科学有效工作机构,分工清晰明确,任务落实到人。按照“管办分离、统一标准”思路,优化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提高继续教育服务效率。同时在制度建设、师资保障、资源整合、设施设备、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内部质量管理、外部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规范办学,提升质量,稳定规模,增加效益。
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学校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职责,调动校院两级积极性,制定出台了新的分配方案,发挥资金杠杆调节作用,调动各学院开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挖掘学院的内生动力,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继续教育合力。
责任编辑: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