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
8月29日上午,山东青岛,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百度文库牵头,联合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部分省市教育专家共同研究编写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发布。10万余人通过网络方式观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行业专家、各细分领域编写团队成员等近百人现场见证。在线学习研究院院长严冰率白皮书继续教育团队参会。
《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显示,2019年的中国互联网学习表现出多重特征:互联网教育产品与服务的成熟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互联网学习与教学应用进程加快,学生的互联网学习表现出学校应用趋于规范、社会性辅导应用加速发展的特点;各教育领域对高质量的互联网学习追求态势明显,基于互联网的素质教育服务支持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学习发展呈现出教育领域差异、区域发展差异、个体终身发展质量差异等特征,数字鸿沟依然明显,且伴随学习内涵的发展,数字鸿沟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这是编写团队连续第六年发布《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中国互联网学习研究发展中心在发布会上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
中国互联网学习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深水区”加速推进之年,是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进入监管、优化升级之年。
在量化表征的基础上,《白皮书》对互联网学习发展的年度特征给予了清晰的描绘:2019年,移动互联网学习者显著增长,合计增长了24.4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学习者非正式学习的比例持续增加,增长了11.22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学习者非正式学习向“沉浸”式方向发展;互联网学习者经历的互联网学习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由基本形态的学习向高阶学习形态迁移;社会变迁是成人学习者开展互联网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成人学习者深层的内部动机;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与技术赋能下,学习空间突破时空边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自由伸缩延展、按需定制、互联互通、情境化的学习体验空间。
对互联网学习的认知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互联网学习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2019年,78.90%的学习者认为通过互联网学习可丰富知识、提升水平,与2018年相比,该占比下降了3.19个百分点;42.60%的学习者认为可培养批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与2018年相比,该占比增长了16.43个百分点;37.90%的学习者认为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16.00%的学习者认为可提高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18.00%的学习者认为可提高创造与革新能力。由此可见,在学习者所经历的互联网学习体验中,知识传播类的重要性在下降,学习者越来越关注互联网学习带来的批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据悉,互联网学习内涵研究是白皮书项目研究的工作重点。编写组通过多轮专家咨询、学术研讨和文献研究,对互联网学习内涵进行再研究,深入剖析新教育生态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学习应蕴含的四方面内涵,即“终身化学习”“个性化与适应性学习”“非正式学习与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
互联网学习的深度学习意义日益凸显
53992份基础教育学生有效问卷、5807份基础教育教师有效问卷、667份基础教育管理者有效问卷,增设16个子维度后的201609份高等教育有效问卷,3个维度、9个指标、117个职业教育考察变量,围绕教师互联网学习发展指数的17114份教师教育有效问卷……
据《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法提介绍,面向各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进程,結合各领域学习对象的本质需求、教育发展规律及时代育人目标等,编写团队将互联网学习内涵整合于不同教育领域的测量工具中,实现白皮书所研究领域的全域学习指数生成,并以“贯通性”思维观察不同教育领域学习者在互联网学习内涵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和融通性,构建全量化、可贯通的互联网学习评价指数体系。
《白皮书》显示,2019年,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到教师教育,各细分领域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但从互联网学习环境、互联网学习开展、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三个维度的发展指数来看,各领域发展状况不平衡。整体看,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推动互联网学习的开展,职业教育领域需要加强学习者网络学习素养的提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需要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学习环境的建设。
《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副主编赵建华发布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全域发展状态时指出,学习者借助互联网进行终身学习的信念随学段升高而愈加坚定,动机越来越强烈。互联网助力个性化学习的作用随学段升高更加凸显,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具有逆势波动特征。互联网学习形态中非正式学习的开展随学段升高而持续升高,表明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和成长发展性,应关注、研究、整合非正式学习形态。互联网学习形态中深度学习的发展也具有随学段升高而持续升高的特征,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波动性,互联网学习之于全社会的深度学习意义日益呈现。
四大发展趋势引领互联网学习发展
《白皮书》显示,2019互联网学习发展存在三大关键问题。一是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需分类分层深度推进,进一步明确和厘清互联网学习的定位和需求。二是重视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的思维方式、技巧、工具和评估,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三是为促进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把握和处理好互联网学习中存在的多样化差异。这些问题为互联网学习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互联网学习发展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智能互联的互联网学习环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新知识观指导下的教育组织重构和流程再造促使互联网学习形态得以持续创新。三是互联网学习中的个性化服务日益凸显。四是基于政企协同的互联网学习越来越呈现出普惠和健康发展的特征。
《白皮书》副主编茅红美: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引导全社会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屏幕暴露时间,使他们的互联网学习更加科学合理。加强教师和家长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帮助家长在学龄前儿童互联网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教师和家长的信息素养是重中之重。
《白皮书》执行主编李玉顺:基础教育领域的智能体系架构向深层次发展,智能教育治理初成体系。教育数据项目爆发性增长,成为智能教育环境发展的显著特征。“人人通”推进学习空间深度应用,互联网学习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白皮书》副主编耿洁:职业教育领域应更加关注智慧教育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创设智慧互联网学习环境。更加关注教师和学生互联网学习实践,精准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加強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造开放友好的互联网学习氛围。更加关注中职学校和西部互联网学习,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白皮书》副主编顾小清: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在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智能助手是人工智能发挥教育价值的重要通道,可从“教学-学习-管理”三方面赋能高等教育。中国MOOC的大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不再封闭,变得更加开放。技术应用更加多样,高等教育领域作为科技、创新的结合点,可成为新技术应用的试验田与开发地。
《白皮书》继续教育编写组成员蒋国珍:2019年,教育部强调促进网络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继续教育互联网学习的重点和方向。为了提升质量,强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必须的,但只在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和技术支持上做文章是不够的,提升互联网学习质量的根本在教学,核心在教师:要大力推进混合学习,将混合学习作为提升质量的关键。要重视网上学习的组织,以分班教学将混合学习落到实处。要转变服务与质量评价方式方法,重视基于数据的服务与质量评价。
《白皮书》副主编黄文峰:教师移动学习趋于常态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学习设备已经成为教师开展互联网学习的最常用学习设备。教师互联网学习注重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支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是教师进行互联网学习最关注的内容。教师互联网学习向深度学习发展,不仅学习时长占比越来越大,与教师教学高阶能力的提升结合得也更加紧密。
责任编辑:周淼
侧记
“作为顾问委员会成员参与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项目已经三年有余,见证了它从小到大。期间虽然经历各种艰难曲折,但这个项目不仅坚持下来,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参与和肯定……”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桑新民寄语《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的一段话让在场的编写组成员们颇为感慨。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至2019年,从关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四大领域到增加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再到增加区域和专题发展报告,从面向市场调查到聚焦概念框架,再到优化组织机制、建立评价模型描绘学习指数,连续六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每年都有新变化、新发展,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以互联网学习中国本土化的实践智慧挖掘为主旨,“鲜活+立体”地呈现“当下”互联网学习实践全景,科学、有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如今,《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已经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与前瞻引领。《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采用了“1+X+N”出版形式。
多维度分析业态基本面,并展望发展趋势;呈现教育信息化发展全貌,推进互联网教育科学发展,聚焦学习方式变革的中国实践;透视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的一面镜子……《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被行业寄予厚望。“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项目组将不负众望,继续秉承时代使命,努力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地反映当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以描述中国当下互联网学习实践全景,科学、有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与发展。”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