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云展览”的现状探析与发展建议

2020-09-10 07:22宋清诗卉魏志宇黄志丹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

宋清诗卉 魏志宇 黄志丹

摘 要:后疫情时期,线上展览发展迅速、样式多元、为艺术传播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传播方式。线上展览虽然作为线下展览的补充与完善,但线上云展览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线上展览”概念不清、新技术下究竟何者为线上展览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线上展览的发展现状,提出后疫情时期线上云展览应当升级技术、加大资金投入、运用媒介引流、引进人才等多元化发展建议,促进线上展览的良好长远发展。

关键词:云展览;后疫情时期;线上展览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03

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展馆等办展场地为减少聚集均按下线下办展的暂停键,直至今日并未完全恢复。在疫情中,为满足人们观展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八大知名博物馆率先举办在线“云展览”,通过技术将展厅应用到线上,开放数字展厅,开启线上观展的展示模式。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0年全国博物馆春节期间共上线展览2000余项,1300余家博物馆开放在线展览,加速线上展览的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设计与虚拟现实逐渐参与到高校线上毕业展构建之中,因此2020年出现了不少摆脱传统形式、更具互动体验的线上毕业展[1]。在疫情期间,部分知名高校毕业展选择在线上举办,如中央美术学院的“彼时·此时”线上艺术毕业展、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展等。目前,已经有多家博物馆和特色展覽从线下转变为线上或只举办线上展览,本文对线上展览进行现状探析,对未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促进线上“云展览”的长远发展。

1 疫情催化,加速“云展览”发展

其实,“云展览”不是因疫情而产生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线上展览的形式逐渐被大众接受。如今,线上展览的数目和种类繁多,画廊、美术馆、艺术展、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并进。而线下展览要复杂得多,既需要长期的筹展准备,又需要实体的展厅,还需要完成从展览设计、呈现、开展等系列步骤,总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2]。2003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疫情时期,线上展览开始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2020年新冠疫情同样阻隔了人们线下近距离观展,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并没有消减。“云展览”再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疫情成为线上“云展览”的加速催化剂。一般情况下,线上展览多留存于“线上”这一表层,往往只是将作品的图文资料整理上传至互联网空间,人们只能浏览网页内容而不能实现交互。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国内艺术门户网站也仅仅是收录了作品的资料以供查阅。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新媒体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在线观展需求得到大幅度提升,线上展览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展览平台。虽然疫情时期人们被迫隔离在家,不能到现场观看展览的具体内容,但仍有对艺术的需求与渴望。于是国内网站平台也从原有的网页式浏览体验转变为数字化展览体验,满足了大众居家就可以参加国内外各大展览的需求。

因此,疫情加快了线上展览的飞速发展,使得展览融合更先进的技术。大众选择新型的全数字化线上展览,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沉浸式观展体验,这是线下展览无法带给大众的体验。同时,线上展览不会影响到后续的任何布置工作,所以也就无需撤展,从经济角度来看,更具有环保、节约的特点[3]。目前疫情得到稳定控制,线上展览的形式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开拓了迎合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

2 “云展览”形式区别

展览是传授知识和提升美学素养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直观的艺术鉴赏作用。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线上展览具有加速文化传播、提升艺术审美能力等作用。“云端”的一大特征就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大众不再局限于观展的门槛限制,可以在互联网上参观任意数字展厅,了解数字展览的技术层次与丰富的知识内容。线上展览的独特优势使得人们对艺术的了解加深,同时提升了个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但由于众多展览展会负责人、相关企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不能应用线上展览的技术,造成大量办展策展人员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办展与策展。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消息传播、信息发布、商品售卖等多种功能,成为线上展览的一种形式。严格意义上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的多为图文消息、视频图片、各类文章等,而线上展览不应是资料的堆砌,或没有空间感与新技术的文章形式。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公众号虽然具有信息传播与普及、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但以推文形式举办的线上展览始终难以具有观展的仪式感和体验感。公众号中,展品图片被压缩得非常模糊,页面太注重所谓的交互,形式大于内容[4]。微信公众号的微信推文形式毕竟属于受疫情影响的过渡方式、补救方式,真正线上展览的发展则需要微信公众平台与公众号更进一步增强功能,提供交互、数字展厅设计、AI等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才能成为线上展览的承载与表现形式。

现阶段,数字展厅与展览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博物馆的开放不在少数,如国家博物馆的《大唐风华》数字展厅,馆藏文物资料录入“云端”成为文物数字资源优势。通过三维建模、AR虚拟现实、3D引擎全景拍摄等数字化技术还原文物细节和博物馆内的展厅设计,根据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在构建文物“云展览”的过程中结合文字讲解AI语音的说明,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缩短物理空间的距离,技术的使用促使公众可以获得全年无限时间的艺术需求。目前,国内开设博物馆内数字展厅的有故宫博物院的全景故宫、历年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唐风华》等,国外有法国卢浮宫的阿波罗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内外线上展览的发展,共同开启线上展览的新模式。

同时,结合新媒体艺术的3D虚拟艺术展正在快速发展,例如,“以梦为马第七回展——青年艺术家17面体”,举办地53美术馆通过采用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推介,将艺术作品的简介文字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传播媒介进行推广放送,形成交互热点。在公众号页面设计相关热键匹配“数字展览”页面,在展览设计中使用计算机影像数字技术形成沉浸式体验,全面应用技术提升对“云展览”的宣传。

3 后疫情时期线上展览发展建议

后疫情时期随着企业复工、高校开学,艺术展已经逐步开始恢复,但博物馆、艺术馆等对每日人数限制采用了线上预约的形式,严格控制观展人数。线上展览也持续开放,满足人们对无法到线下观展的需求。许多博物馆艺术馆目前采用了“线上展览+线下实体展”的模式进行,展览数字化成为未来趋势,互联网数字技术改观了人们的空间体验,数字化观展也将成为策展人设计展览的首要选择。目前扩大线上展览规模需要技术升级、加大资金投入、媒介引流、人才引进等措施,促使线上展览的快速发展。

3.1 技术升级

新媒体的革新能力,让交互体验提升、虚拟体验沉浸、信息丰富完善。目前3D看展模式多以三维建模、ARVR、3D引擎全景拍摄为主要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新媒体技术成为线上展览的首要问题,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展现更多的文物和艺术展品细节,促使用户观展体验大幅度增加。对于一些脆弱或出于保护目的不宜展出的文物,线上展览更具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从用户使用设备革新而言,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同样需要技术的更新与之相匹配。展览所需要适配的画质分辨率能够引导技术市场的需求与发展,视频高清化促进用户不断追求体验,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8K技术在4K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普及,技术的不断更迭将促使线上展览的用户体验升级。如果将5G技术的低延时、强带宽特点与线上展览相结合,打造运行速率高、场景转化精美的线上展览,将弥补现有浏览卡顿的不足。“5G+8K”的技术融合将为展览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用户在观展方面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满足,将会催生更强烈的艺术需求,线上展览的规模或许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就目前形势而言,技术升级是线上展览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线上展览的技术升级是否能进一步发展线下展览还有待商榷。不可否认的是,后疫情时期大众对实体观展的热度增加,对线上展览有一定的冲击力,技术升级可以为线上展览发挥更大的优势。

3.2 媒介引流

新媒体具有媒介引流作用,以高校线上毕业展为例,高校在官网上开设线上展览展厅吸引学生、教师、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推文,打造H5动画结合文字内容宣传毕业线上展览,达到吸引用户的效果。目前,新媒体应用软件,如微信、微博,自媒体应用软件如抖音、小红书等均达到推广宣传作用,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运营模式,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平台展示进行交流。在宣传推广方面,媒介起到良好的中介作用,用户自发进行的内容阐述更具有说服性。人们往往更易于接受熟悉的社交圈,心理上易于接受与受众的贴切,UGC方式将推动社交圈内对线上展览的高度关注,从而吸引观展人数。

2020年兴起的“直播+电商模式”为线上展览提供了新思路,线上展览需要尝试匹配这种模式,不可否认的是线上展会可以根据社交媒体生态的改变进行媒介交互,吸引用户前来观展。相信未来的展会推广模式将从更多的地面推广转为网络模式,线上宣传的影响力度远远高于传统推广方式,但仍旧是长期对线下实体展览的补充与完善。新媒体互联网数字技术不仅对展览内容进行加工,也将对展览宣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未来发展蓝图中,媒介将是展览发展所依靠的重要途径,线上展览应把握高传播速率、高推广层面等新媒体优势,打造更全面、更系统的云端展览方式。

3.3 人才引进

如何培养相关技术型人才成为线上展览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考量。显而易见,线上展览数字化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展览平台构建不完善、网站服务不稳定、用户遇到问题无法反馈等诸多问题仍须解决。目前,应该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高校开展相应技术类学科建设,系统规划对于線上展览的教育措施,并对其定期进行考核。由于人才引进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该进行激励机制,考核过程后分层级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可与展会主办方合作,构建人才输送渠道。展览是团队合作下的共同努力成果,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注意协作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展览策展人需要转变原有思维,在互联网基础上转变观念,总结经验与不足,将现有展商和观众资源移至线上,促使线上展览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为解决目前技术的局限,主办方应当吸纳更多人才,引进技术型人才能让策展人精心设计的布展场景数字化,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沉浸式体验。有效解决由技术带来的弊端与缺陷,保证线上展览规模的扩建。

4 结语

疫情改变了会展活动的策划方式和呈现方式,加快了线上展览的发展,线上展览需要承担更多的作用与影响。后疫情时期,线下展览虽然正在逐步复苏,但线上展览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未来,博物馆、展览在线化是必然趋势。线上展览在跨越时空限制、知识补充、提升用户沉浸交互体验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线下展览在现场真实感、近距离会面、沉浸式体验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线下展览因其能够实现展商和买家面对面的接触而具有不可替代性[6]。在后疫情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线上展览可看作是对线下展览的补充与完善,两者相辅相成。但线上展览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资金引进、转移人群流量等,不断调整发展,在未来发展趋势下,“线上+线下”双模式结合将成为更多用户观展的新方式,也将促进我国展览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刘洋.新媒体时代高校线上毕业展的策划与体验设计[J].学习月刊,2020(08):52-55.

蓝庆伟.混杂的线上展览与人文温度的缺失[J].上海艺术评论,2020(04):27-29.

雨田,本刊资料库.线上展览,“云参观”正在进行时[J].收藏.拍卖,2020(03):26-28.

刘凡渝. 线上展览尚有提升空间[N]. 中国文物报,2020-05-05(005).

轮奂.2020,以“云观展”开启[J].收藏.拍卖,2020(03):24-25.

顾津京.关于线上展览发展的深入探讨[J].中国会展,2020(13):52-57.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期
新学年后疫情时期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指导
后疫情时期下探索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
后疫情时期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消费回补的思考
后疫情时期的医院运营管理策略探讨
后疫情时期高校线上教学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
后疫情时期地产业成本管理的风险及应对研究
提升心理资本,弯道超车成“黑马”
后疫情时期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探究
后疫情时期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