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玲
摘 要:历史不仅是事件的融合,还是文化的融合,还是人们生活过的痕迹的融合。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文化来对学生展开教学。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杰出的一支,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助力。
关键词:古诗词;历史教学;应用
历史教师在使用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健全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词,还能够从诗词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价值,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
一、从爱国情怀出发——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情感
爱国,是人们的立足之本,是人们与这个社会、时代构建联系的红线,是人们拥有归属感的体现。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对祖国的情感,促进学生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探查描写爱国情怀的诗句来从侧面突出爱国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及时转变历史学习的态度,获得思想上的升华,同时提高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
例如,笔者通过向学生传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来使学生感受故国飘零之际,诗人埋于骨血的忠诚与坚定。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先组织学生对《过零丁洋》这首诗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品味诗词的抑扬顿挫。学生朗读诗词后,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律,知道了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诗词的名句。接着,笔者又组织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促使学生回到文天祥经历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文天祥的骨气和爱国情怀。学生对诗词创作背景进行学习之后,知道了这首诗是文天祥在与元军交战的过程中被俘后,在途径零丁洋时所作的。作者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尽忠、死而后已的理想。学生很快就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学生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记住了诗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笔者通过围绕爱国情怀来向学生介绍历史诗词,使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情感,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怀。
二、从历史事件出发——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样的,历史事件的产生与湮灭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历史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健全价值观念,让学生懂得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性。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来侧面展示历史的发展,彰显历史人物的风采,让学生能够看到不一样的历史,看到历史人物的血肉形象,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经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国鼎立时期发生的主要事情,唤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曹操的《短歌行》以及杨慎的《临江仙》,让学生通过这几首诗词来感受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理解曹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笔者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播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使学生借助视频来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学生带着想象对诗词进行了阅读和学习,掌握了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了曹操等一代枭雄的人物形象。这样,笔者通过立足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了诗词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究程度。
三、从时代特色出发——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判断
时代是不断更替的,不同的时代拥有着不同的发展特色,体现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风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时代特色对学生进行历史培养,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学习的诀窍,让学生在时代的变迁中判断歷史存在的价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立足古诗词来组织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使学生通过诗词的描述来懂得历史的兴亡与变化。
例如,在学习唐代历史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从侧面了解唐代历史的兴衰,帮助学生挑选了唐代不同时期的诗人的诗词,鼓励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并总结诗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帮助依据唐代诗词的发展,为学生准备了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晚唐时期等不同时期的诗人代表及其代表诗。学生阅读诗词后,感受到了初唐诗人的诗词写出了气象万千的魅力,体现了唐朝建立之初,从南北朝的狭小空间中走出了自己的新天地的特点;盛唐时期诗人风格多变、艺术成就高、风流浪漫,体现了盛唐无与争锋的境况;中唐时期出现了前期低迷、后期繁荣的景象,折射了历史的变动;晚唐时期诗风感伤,揭露了大量的社会黑暗,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学生学会了通过阅读诗词来判断诗人所处的时代的发展状态。这样,笔者通过立足时代特色对学生进行诗词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理性判断诗词,还能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一举两得。
总之,本文从爱国情怀出发、从历史事件出发、从时代特色出发,立足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了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获得了先进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匡玲娟.运用古诗词分析历史背景的教学创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王磊.诗中求史,意趣盎然——谈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