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过程,培育学科素养,落实核心价值

2020-09-10 07:22何佳楣
高考·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钻井解题素养

何佳楣

摘 要:鉴于高考“引导教学”之功能,一线教师通过研究高考试题,获得学科教学启示,即重视教学过程,培育学科素养,落实核心价值。

关键词:试题研究;高考备考;地理教学

高考备考研究与日常地理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高考试题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上承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中含中学课程改革之动向,下启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得以步入正轨并高效开展。[1]故笔者将基于201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的一组试题,通过对比不同学生所采用的不同解题方式,反思不同教师所采用的不同教学理念与策略的适切性。

下面呈现2019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第14、15题这一题组: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15.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试题分析:两种解题方式对比

1.1解法一:知识立意

当本组试题揭晓时,部分一线地理教师出于思维惯性,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事实性知识进行解答,如:莫霍面的具体深度数值。其学生亦按照知识导向进行思考,结果由于这一解题路径对学生的精确数值记忆要求过高,所采用的知识超出课标与考纲要求,且颇为繁杂,对学生终生发展无益,导致正答率极低。如此退回知识本位,可谓开历史倒车。笔者认为,海南卷与全国卷同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专家命制,理应不会出现命题立意方向性之误。此题组貌似考知识,实则不然,故继续探索其他解题方式。

1.2解法二:能力立意

另有一类学生选择绕开对具体数值的识记要求,由材料信息“油气田”,结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必备知识,即太阳辐射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所以“油气田”是由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沉积岩”,而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发生在地球的表层,对应内部圈层中的“地壳”。

此种解法不满足于对繁杂事实性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选择从材料信息、必备知识与生活常识出发,通过严谨思维过程,进行合理推断。这部分擅于动用“获取与解读信息”和“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单一知识的学生,解题的正确率相对较高。

1.3解法三:素养导向

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在考场上借助“回顾地球内部结构划分的过程性探究”即能快速且准确解答。其探究过程如下:①地球就像鸡蛋,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鸡蛋的内部构造,可以怎么做呢?②把鸡蛋直接切开来看行吗?生鸡蛋不行,须先把鸡蛋煮熟,然后切开来看,就可以发现整个鸡蛋是由蛋壳、蛋清和蛋黄三部分构成的。③那么同样把地球切开来看行吗?不行。往地下钻孔呢?目前世界最深钻井记录是由苏联创造的12.9千米,而地球直径约6370千米,这连“地壳(平均厚度17km)”都没有穿透,也不行。④所以,地球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即分析不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与差异,来推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上述探究过程暗含高考试题的正确答案,其解题路径看似简单,实则须以深厚地理学科素养为底蕴。这其中亦不乏其老师老师在平时重视教学的过程性引导,落实地理素养培育之功。一是地理实践力素养,即要求学生对地理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提出的地理问题有探索的兴趣,且能够初步设计相应的探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本题组对应考查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过程性探究,学生如具备这一探究过程体验的经历,考题即可迎刃而解。二是区域认知素养,本题组对此层级要求则相对较低,学生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将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即可。

2.教学启示:两种教学策略对比

上述三种学生解题方式及与之对应的教师教学策略,是对高考试题不同解读的结果,三者分别对应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其所暴露的教学策略,一是传统“灌输式、结论式教学”,二是“探究性、过程性教学”。在第一种教学策略之下,学生往往直奔知识结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僵固式学习。而第二种教学策略,则注重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生成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以便学生能将从中学到的思维方式与问题解决方法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之中,落实核心素养;还有助于激活学生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培育创造思维。

故应尽力跳脱传统灌输式、结论式教学的困境,积极转向探究性、过程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之道。师生切勿被功利浮躁之风带偏,一味屈从于结论灌输式教学和死记硬背式学习,否则将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学习兴趣与效能感消失殆尽,于高考备考事倍功半。

3.以考促教:重视教学过程,培育地理素养,落实核心价值

研究题组堪称“以高考倒逼教学改革”的典范,提醒一线教师应彻底摒弃结论灌输式教学,注重过程性、探究性教学,如:以此题所提供的素材为情境,介绍我国在陆上钻井钻探领域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科技成绩,以及目前亚洲和世界的最深钻井记录,引导学生进行“小步调探究”,思考:①是否可以用打钻井的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为什么?②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地震波。③如何从地震波传播的情况差异,划分地球内部圈层?④地球内部圈层分为?每一层的深度大约是?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模拟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研究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培育其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2]

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尤其重视我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讓学生从中学到对生产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生成,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由此可见,在中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高考试题作为引导教学的指挥棒,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以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教学改革动向,从而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59.

猜你喜欢
钻井解题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海上钻井平台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浮式钻井平台将迎来史上最大拆解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