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量的思考

2020-09-10 10:23徐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摘 要:在知网“精品科普”、万方“期刊检索”中以“健康”“家庭”“大众”“保健”“医学”“医药”为刊名进行检索,选择2015—2019年正常发行的健康科普类期刊,统计发文量情况。结果共纳入8种期刊,2015—2019年8种健康科普类期刊共发文19733篇,除《中医健康养生》外,2019年其他7种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量均较2015年有所下降。2015—2019年8种期刊總发文量呈下降的趋势,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总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所在城市涉及17个城市,其中北京居首位,其次为武汉、长沙、上海、达州,城市分布不均衡。健康科普类期刊应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合模式,了解各省市健康科普发展政策,加强和维护作者资源,提升医务人员科普传播的热情,做好健康科普的推进工作。

关键词: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量;科普传播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96-02

一、研究背景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要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作为15项行动中的第一项。[2]由此可见,普及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科普类期刊处于传媒和健康的交叉领域,[3]作为健康知识传播的媒介之一,是专家与公众沟通的桥梁。[4]为促进健康科普类期刊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近5年来传统媒体中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在知网“精品科普”、万方“期刊检索”中以“健康”“家庭”“大众”“保健”“医学”“医药”为刊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6种期刊,选择2015—2019年正常发行、收录齐全的健康科普类期刊,剔除非医药、卫生类刊物及未连续、按时出版、非科普内容刊物,最终纳入8种期刊。其中,《大众健康》《祝您健康》综合万方、知网检索结果确定发文量及城市分布情况。其他6种健康科普类期刊在知网“精品科普”中检索统计,时间设定为2015—2019年,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全部检索结果分析”,获得发表年度分布、机构分布结果,选取发文量前十位的发文机构,搜索其所在城市。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2月25日。

三、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情况

(一)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量情况

2015—2019年8种健康科普类期刊共发文19733篇,除《中医健康养生》外,2019年其他7种健康科普类期刊发文量均较2015年有所下降(见表1)。2015—2019年总发文量呈下降的趋势。

(二)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总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所在城市分布

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总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涉及17个城市,其中北京居首位,其次为武汉、长沙、上海、达州,再次为杭州、南通、佛山、天津、太原、郴州、西安、贺州、南宁、南京、广州、威海,城市分布不均衡。

四、影响发文量的原因

第一,健康科普类期刊较少。检索结果显示,2015—2019年正常发行的健康科普类期刊较少,只有8种。第二,新媒体传播欠佳。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本文入选的8种期刊中,开通微博、微信并持续更新的只有《大众健康》《中医健康养生》,《保健医苑》只开通了微信,各期刊粉丝及原创文章数量均较少,社会影响力较小。第三,期刊受众不精准。期刊名称受众广泛,但精准度不够,文章内容具体指导功能较弱,不能精准对接大众需求。第四,发文区域不均衡,需求不高。统计显示,2015—2019年健康科普类期刊总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所在城市涉及17个,涉及城市较少,且城市分布不均衡,作者群体面窄,发文需求不大,发文潜力需要挖掘。

五、应对策略

(一)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及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和创新转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吴一波等[5]研究结果显示,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岳衡[6]认为传统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受众数量下滑,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开拓不同渠道的媒体传播平台,是传统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出版单位应更新办刊理念、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二)精准对接大众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有了较大的需求,医学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8月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28日在北京表示,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7]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健康科普队伍的建设,加大健康信息供给服务力度。健康科普类期刊应做好栏目建设,进行读者调查,了解受众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实际需求,鼓励医务工作者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或科普义诊活动,精准对接大众的需求;发现热门健康话题,不断丰富健康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受众阅读习惯相契合,指导医院、社区利用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如小视频等,使科普知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8]

(三)加大征稿力度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将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9]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卫生计生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布及健康科普工作的推进,各省市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2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高科普人员的医学科普传播热情。随着这些工作的积极开展,已有省市将健康科普纳入绩效考核中,将任务落实到人,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健康科普类采编人员应积极了解各省市相关政策,分区域由专人征稿;拟定当期主题,有针对性地约稿;鼓励年轻的医务人员撰写科普文章,强化稿件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同时,可鼓励健康科普志愿者服务,举办医学院校、医院、社区等宣传活动,并进行专题报道,[10,11,12]不仅能增加稿源、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还能收获一批优质的作者,丰富稿源。

(四)保证文章的科学性、权威性

科学、权威、规范、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是提升人们健康素养的重要渠道,但目前供需严重失衡,再加上新媒体的普及,大量的伪科普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对大众造成了误导。2019年6月国家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针对医学科普的传播途径、传递方式等提出“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组织编制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南,由专业机构向社会发布”的要求,[13]对健康科普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等提供了保障。这也是健康科普类期刊的机遇,在实际工作中,健康科普类期刊应充分发挥专家作者及编委会的优势,加强稿件的审核,确保科普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14]以医学院校的教授、临床一线专家和工作人员、在读硕士或博士、部分退休的医护人员等拥有专业知识的群体为主,发展优秀的作者队伍,以保证健康科普文章的科学性和权威性,[15]打造精品科普内容,增强受众对期刊的信任。

六、结语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践行,医学及健康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健康科普类期刊作为健康知识传播的载体,也应承担起健康科普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合模式,加大健康信息供给服务力度,了解各省市健康科普发展政策,维护和拓展作者资源,提升医务人员科普传播的热情;另一方面要了解受众需求,为健康科普知识和人们的需求搭建精准对接的桥梁,保证科普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做好健康科普的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EB/OL].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20/ c_1119425802.htm,2016-08-20.

[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7月16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宣传司,http://www.nhc.gov.cn/ xcs/s7847/201907/e1d8747c7e524ee69cbeab2606c8ae91. shtml,2019-07-16.

[3] 马骏.全媒体时代健康科普期刊发展路径探析——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为例[J].传媒论坛,2019,2(6):3-5.

[4] 郑燕.扛起公众健康的责任——谈健康科普类期刊的现代使命[J].记者摇篮,2012(3):15.

[5] 吴一波,邢云惠,刘喆,等.我国20年健康科普研究的文献分析[J].科普研究,2017,12(3):39-45.

[6] 岳衡.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征、动力与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20):73+75.

[7] 卫健委官员:加强科普宣传 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 2018/08-29/8613538.shtml,2018-08-29.

[8] 刘蕾,于國泳,周琴,等.北京市10家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健康科普热点话题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7):585-589.

[9]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2019-07-15.

[10] 孔粼,何莹,李蕊.儿科医生的人文必修课——健康科普志愿服务[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6):75-77.

[11] 华玮,席淑新,徐静,等.志愿者团队实施五官科护理科普知识传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9,19(8):1231-1234.

[12] 精卫中心.精卫中心举办睡眠健康科普义诊活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8(3):168.

[13]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5u/ 201907/e9275fb95d5b4295be8308415d4cd1b2.shtml,2019-07-15.

[14] 李志全.科普刊物的审稿工作[J].青年记者,2007(12):40-41.

[15] 付玉晶.浅谈医学科普期刊的“三性”——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J].新闻世界,2013(12):78-80.

作者简介:徐云(1983—),女,山东临沂人,研究生,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