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社会责任

2020-09-10 07:22夏子龙徐程乐鑫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社会责任突发事件

夏子龙 徐程 乐鑫

摘 要:突发事件因影响力大、发展速度快、难以应对等特质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朝快速多样、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因其特征逐渐成为了危急时刻信息传播的生力军。新媒体应当与传统媒体并肩作战,积极主动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媒体;社会责任;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57-02

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媒体作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以及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的重要平台,应当及时传递舆情信息,满足公众知情需要,输出正面价值,维持社会稳定。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强、受众参与度高的特点,因此,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突发事件与危机传播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迫切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伴随突发事件而来的往往是无法预料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迅速解除得益于科学的危机传播策略。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斯蒂文·芬克将危机传播分为4个较为显著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危机潜伏期(Prodromal Crisis Stage),此阶段是危机最容易被处理的阶段,也是最不易为人所知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危机暴发期(Acute Crisis Stage),此阶段给公众的感觉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对人们的心理造成最严重的冲击;第三阶段是危机扩散期(Chronic Crisis Stage),即危机处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弥补突发事件造成危机和损害的重要时期;最后一个阶段是危机恢复期(Crisis Resolution Stage),此时危机影响完全解除,但是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危机会死灰复燃。根据危机传播的4个阶段特征,笔者认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媒体可着重参考危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调整其传播方式和策略,新媒体更应当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及时跟进突发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并积极响应。

二、新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消极影响

在传统媒体时代,真实性被视为信息传播的基本条件,虚假信息往往无法大面积传播。而新媒体崛起后,情况发生变化,网络平台的匿名特征弱化了信息发布者的道德价值和行事原则,导致信息的真实性遭到严重冲击。同时,新媒体平台缺乏有力的监管,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毫无保留的情绪宣泄窗口,方便了虚假信息的传播,主观猜测、偏激言论以及片面分析充斥在公众的视野中。新媒体平台极易被少数不怀好意者利用,走向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面,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损害。[2]

(一)新媒体促进负面舆论传播

自新媒体信息技术崛起以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冲击,公众更容易接受和使用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接收和交流互动,舆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使得受众难以辨别,加上受众的信息分析能力参差不齐,极易受到碎片化信息的负面引导,甚至有部分群体唯利是图,刻意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负面信息,对正面舆论引导造成不利影响。[3]

(二)新媒体过度娱乐化妨碍舆论引导

新媒体由于先进技术以及创新形式为大众所喜爱,但新媒体一味迎合受众诉求的做法使受众对其娱乐功能过度依赖,而新闻报道也通过新媒体平台逐渐走向娱乐化和不良倾向,这深刻地影响着舆论正面导向,甚至可能造成舆论逆转。一般情况下,新媒体的娱乐应当保持适度原则,与教化功能并重,尊重舆论正向引导原则,注重对客观事实的深度挖掘。

(三)新媒体把关缺位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应配套符合国情的规章制度,严格把控信息传播渠道,保证受众获得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不同于传统媒体渠道,新媒体平台更加追求时效性,其传递的信息往往未经过严格的把关审核,导致新媒体传播渠道内出现大量不实信息,极易影响受众心理和认知。[4]

三、突发事件不同阶段的新媒体责任

在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新媒体发挥的作用通常是存在差异的。作为媒体的统筹对象,新媒体需要与传统媒体共同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助力危机的顺利解决。

(一)潜伏期:恪守媒介素养,不作无据判断

突发事件在暴发之前,往往有一段短暂的潜伏时期,该阶段大多数公众呈现好奇心理,但对已有征兆的突发事件保持默守姿态,少部分掌握碎片化信息的人呈积极活跃状态,渴望及时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更完整的有效信息。在此阶段,新媒体在传统主流媒体未发声前,应当拒绝判定或评价不明确的信息,恪守媒介素养,遵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同时,应当尽己所能,善意提醒公众勿造谣、信谣、传谣,静候权威媒体发声证实或辟谣。

(二)暴发期:突出信息时效,促进政社沟通

突发事件进入暴发期后,传统主流媒体传递信息的速度往往跟不上事态生发的速度,而此时,突发事件的实时状况往往通过新媒体的“快速通道”得到飞速传播。诸多新媒体平台为博关注,不断挖掘碎片信息以满足公众知情需要,但由于缺少对事实真相的调查求证,所以其传播过程极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因此,在突发事件暴发期,新媒体在突显其时效性的同时,应监督信息来源、避免过多主观言论、及时呼应传统媒体。在此原则下,积极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迅速高效沟通。

(三)扩散期:及时澄清谣言,正向引导公众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呈蔓延态势,不实消息通过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比如喝酒抽烟可防病毒、实际感染人数远超官方报告、酒精消毒引发火灾等。受众在突发疫情中饱受心理压力,过于担忧而出现判断失常,部分民眾对经不起深入推敲的小道消息产生依赖,而忽视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此时,新媒体应当积极发挥亲民优势,贴近民众实际生活、公众真实心理,整理收集并积极发布或转载充满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雄事迹或正面报道,引导社会公众转变负面消极心态,使其广泛参与到突发危机应对中来。[5]

(四)恢复期:总结经验教训,强化教育反思

突发事件结束后,社会处于遭遇挫折后的关键恢复时期,此时,社会舆论已形成统一的主流认知。媒体可对过往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此为契机对公众开展警示教育,督促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树立危机意识,在此过程中,辅以新媒体宣传教育,增强传播效果。自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响应,从防控工作的实际出发,及时出台了有助于恢复生产生活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特别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平台在传播过程中大显身手,使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得以快速恢复。

四、结语

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应当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和公众利益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征,配合传统媒体,及时架起政府和社会公众无障碍沟通的桥梁,积极传播正向价值观,为突发事件中社会生活的迅速平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芮晗.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以“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4(09):143-144.

[2]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6-88.

[3] 李佳蓉.浅谈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与媒体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2):121.

[4] 向晖.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责任[J].传播力研究,2019(09):037.

[5] 陈艳红,王艳峰.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体责任[J].青年记者,2009(04):10-11.

作者简介:夏子龙(1993—),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徐程(1993—),女,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乐鑫(198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社会责任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