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预习单,打造有效课堂

2020-09-10 07:22:44胡小珍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胡小珍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应该进行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这从侧面反应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预习内容,才能够掌握自身对问题的疑点,进而在课堂中提出质疑,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本文以“巧用预习单,打造有效课堂”为题,从预习内容、预习形式、预习成果三方面进行论述,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预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最终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单;有效课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新课改的盛行,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成为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数学预习单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了解,以“读、思、集、议”的方式初步掌握数学知识,并总结自己的疑虑,然后在课堂中集中听讲,解决疑虑,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所总结的预习单设计与使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预习内容分层,让学生高效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开始接触自主预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陷入漫无目的,无从下手的窘迫状态,因此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预习单,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开展预习活动,有针对地探索数学知识。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不仅需要立足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教材内容与目标,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预习单,进而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切实掌握预习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时,首先要考虑每个学习阶层的学生是如何考虑问题,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然后根据“简易方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单设计。如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求解方程的方法等知识;对于中等学生而言,可以在此基础上理解一个式子是一个整体,并尝试做练习题;而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前两个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总结自己的疑虑,在课堂中提出。总之,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针对预习内容提高预习效率,最终增强数学学习能力。

二、预习形式有趣,使学生充满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始终会保持好奇心,倘若教师一直保持固定的预习方式,那么学生的预习兴趣与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的预习形式,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对预习始终保持新鲜感,进而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如在教学空间与几何

这种课型时,教师可以在预习单上安排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预习单;再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由家长陪同让学生开展预习,如家长与学生一同完成预习任务,既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理解教材内容,这种预習形式特别适合“数学广角”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单上写下他们预习的困惑。总之,预习形式应该不断变化,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才能够让预习效果达到最优。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如何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的步骤画在在预习单上,也可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将图形贴在预习单上,然后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回答: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哪些等量关系 ?又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针对分数的意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预习单,由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并探索家中可以平分的物体,在生活中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并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当教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则可以将预习单内容设计为相关数学问题的说理,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进行回答,如: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除以2?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和预习时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最后让有疑问的学生在预习单上写下他们预习时的困惑,这样方便教师找到学生学习的盲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总之,预习方式应该多样化,从而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预习成果检测,帮学生养成习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就应该检测预习成果,才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权威”印象,更加认真对待预习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查、评价方式,来带动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首先在课前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相信经过预习,大家肯定对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可以来告诉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正确率来推断学生们的预习情况,然后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设计一些与预习单相关的小问题来考验学生,来检测学生预习成果。总之,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成果检测,既能够转变学生对预习的态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采用预习单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长久贯彻预习策略,精心设计预习单,督促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最后,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发挥预习单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建忠.让预习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助力器——探析小学数学预习的类型、价值与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22):60-62.

[2]林磊.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应用与评价[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9(01):177-180.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打造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探究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12:23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