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芝文
要学好文言文,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绕不开的一道关。本文结合实例详细介绍“而”“则”“然”“焉”的具体用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而
一、连词
1. 连接两个或多个有先后的动作,表顺承,可以翻译为“就”“然后”。例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②聚室而谋。(《愚公移山》)
翻译:集合全家人,然后一起商量。
2. 连接两个词性相同的词或短语,这两个词或短语之间没有先后的时序关系,表并列,可以翻译为“又”“和”,也可以不翻译。例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翻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翻译: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3. 表转折关系,可以翻译为“但是”“却”“可是”。例如: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翻译: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表示方位、方式、状态、时间、目的等,起修饰作用,可以翻译为“地”“着”,也可不翻译。例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翻译:河曲智叟笑着阻止他说。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翻译:早晨前往,傍晚返回。
5. 表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而且”。例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翻译: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翻译:学习知识,而且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二、时间副词词尾,可不翻译。例如:
俄而雪骤。(《咏雪》)
翻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则
一、连词
1. 表顺承,可以翻译为“就”“那么”。例如:
①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翻译: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您去。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 表假设,可以翻译为“如果”。例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翻译: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 表转折,可以翻译为“可是”“却”“但是”。例如: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
二、副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可以翻译为“就”“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然
一、代词,可以翻译为“这样”。例如: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
②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翻译:这样以后再施行,必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二、连词,表转折,可以翻译为“可是”“但是”“却”。例如: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翻译:可是侍卫大臣们在朝廷里毫不懈怠。
三、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的词尾,可以翻译为“……的样子”,在句子中可以不用翻译出来。例如: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②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翻译: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③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翻译:秦王勃然大怒。
焉
一、疑问代词,用于动词之前,可以翻译为“哪”“哪里”。例如: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翻译:在湖上哪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啊!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二、语气助词,可以翻译为“呢”“啊”。例如: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翻译:这样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翻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啊。
三、兼词,相当于“之于”,可以翻译为“在那里”“从那里”“在里面”。例如: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翻譯:齐国是大国,我们难以预料他们的实际情况,害怕他们在那里会有伏兵啊!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以及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翻译:许多人一起走路,在里面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