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嫦霞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艺术资源更是数不胜数,戏曲作为艺术资源,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戏曲,将戏曲唱腔特点与课堂教学进行巧妙地融合,一方面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发扬。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识,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等。戏曲唱腔特点与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入是发展和发扬戏曲的重要方面,也有很客观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戏曲唱腔;课堂教学;融入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进步和繁荣。戏曲文化作为艺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的完善发展方式,才能够永葆活力,实现其艺术价值。从戏曲唱腔特点入手,巧妙结合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促进戏曲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欣赏水平地提高。
一、戲曲唱腔的特点
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戏曲唱腔也有许多的不同,常见的戏曲唱腔的特点有松阳高腔、庆元二都戏、包山花鼓戏等[1]。作为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独立分支的松阳高腔属于单声腔剧种,从出现至今一直没有间断,完全保存着原始的戏曲状态。在演唱的过程汇总可以变化句式、词格等,进而满足不同的需求。松阳高腔主要是通过帮腔和甩腔的方式演唱,这些方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融入,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有特色的民歌就可以采取这种唱法,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二都戏主要根据二簧与汉调的西皮为主,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庆元的方言进行,这种演唱方式为我们保存了原始的庆元方言发音,对于研究古语发言就重要的意义[2]。无论是舞台表现形式、情感变现方式、乡音使用效果、唱腔低音嗓的使用等都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在传承文化时多一些关注。包山花鼓是根据“一曲多变”规律演化的,这中间创造了多种曲调,其戏曲的唱法属于民族唱法,需要有科学的发言,头腔的共鸣等,控制情绪的变化,表现出抑扬顿挫的艺术色彩。这种唱腔方式对声音的要求较高,练好声音位置的掌握、声音的张力表现等尤为重要。
二、戏曲唱腔特点与课堂教学的巧妙融合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国的文化延绵数千年从未间断,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的传承。戏曲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传承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戏曲唱腔特点与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民族文化的共生感,在感受戏曲文化魅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戏曲文化,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自信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戏曲表演形式比较丰富,结合表演与演唱,综合了唱、念、做、打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融入戏曲唱腔,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戏曲创作中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等的创作来源,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加深对戏曲文化的认识,提升艺术文化的欣赏水平。当前社会,“快”生活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想要生活的“慢”一点也逐渐成为奢望,各种快餐式的艺术消费品,可能在一个很小的阶段中产生一小部分的影响,想要引领学生更好的提升自我能力可谓难上加难。戏曲文化刚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在“慢”生活中细细体味艺术作品的创作价值和过程,在戏曲中尝尽人生百态,理解人生的真谛,提升自我的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并为之所用。
3.有利于完善科学发声方式
戏曲演员的音乐功底要求较高,没有科学的发音方式几乎不可能完成高音的驾驭,音色和音量达不到实际需求。戏曲演员在日常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断地采用科学的发声技巧训练,练就“字正腔圆”的基本功[3],结合人物塑造的形式,通过声音,完善任务特定,增加任务的立体感和现实感,让人们在欣赏戏曲时,发动各种感官,带来艺术享受。另外,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戏曲唱腔融入到课堂上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重视,对身边事物的重视,还能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并不是机械的发生,而是在任何时刻都要有情感的带入和角色的融入。戏曲唱腔融入教学课堂能够减少学生对戏曲发生的盲目追求,在训练中更加重视情感的运用,并将这种态度带入到现实生活中。
4.有利于抵御不良文化侵袭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各种通俗类的歌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些歌曲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讲还是从艺术情感上讲,都属于糟粕文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最常见的各种直播平台中经常会出现的歌曲,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到直播行里,对这些歌曲进行模仿、学习,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更严重的是,未成年对这些通俗类歌曲耳熟能详,但是对优秀的歌唱创作一无所知。在这种大环境下,很难再继续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将戏曲唱腔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有重要的现实要求。通过戏曲唱腔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分辨出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在感受戏曲带来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学习戏曲的内涵,掌握音乐的精髓,在体验中增强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优良的戏曲文化的热爱。
结语:综上所述,巧妙地融合戏曲唱腔与课堂教学,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多元的艺术欣赏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开拓创新,提高对戏曲唱腔的认识,结合教学的实际,将戏曲唱腔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戏曲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戏曲唱腔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当地的戏曲传承当中,让戏曲唱腔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学习和传承,更是一个民族对本土艺术的热爱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邓曼玲[1]. 论民族唱法和戏曲唱腔的融合——以川剧为例[J]. 北方音乐, 2017(37):252.
[2]李博. 戏曲曲艺唱腔对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作用论述[J]. 艺术研究, 2017(2).
[3]蒙玲玲. 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探讨[J]. 艺术评鉴, 2018(6): 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