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程
【摘要】目的:对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采取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8例,是我院收治的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20年4月。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其中39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39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方法,视为研究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相对较高(84.62%VS61.54%),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20.51%,研究组显著较低5.13%(P<0.05)。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疗效突出,且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2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主要是外力因素造成,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快速发展,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等事件频发,造成骨骼错位,使踝关节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1]。由于踝关节对下肢负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对该疾病主要以韧带修复的内固定治疗为主[2]。但大部分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还存在创面污染的情况,故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等疾病,对机体创伤较大,预后较差[3]。本次研究就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價值进行分析和固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78例研究对象,皆为我院收治的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39例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另外39例给予单一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到2020年4月。
3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最大值为65岁,年龄最小值为23岁,平均(37.63±5.82)岁;骨折类型:三踝骨折22例,单踝骨折9例,双踝骨折8例。研究组男29例,女9例;患者年龄最大值为65岁,年龄最小值为23岁,平均(38.13±5.79)岁;骨折类型:三踝骨折23例,单踝骨折8例,双踝骨折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完整;②符合复杂踝关节骨折相关诊断标准;③神志清醒,能够进行简单交流的患者;④患者活动受到限制,且存在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⑤此次研究得到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且78例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待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接受手术治疗,彻底清创,尽可能将开放性创面进行原位缝合,持续负压吸引创面,促进肉芽生长,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有限内固定治疗方法,研究组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4]。手术操作如下: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铺巾,纵形手术切口选自外踝后缘和跟腱外缘之间,长度约为10cm,固定外踝和后踝,逐层切开皮肤组织,绕过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牵开腓骨长短肌腱和拇长屈肌,暴露骨折端,仔细清除骨折端嵌顿的软组织,采用克氏针复位固定骨折端,无异常后,选取大小合适的钢板放置于腓骨外侧或后侧,牵开腓骨短肌,切开踝关节后的脂肪组织和后踝关节囊,将骨折块进行复位,使用2枚空心钉放置于内踝上方切口处并进行固定,仔细观察踝关节固定情况,并进行检查,无异常表现后对切口进行逐层无张力缝合,最后使用多功能组合型外固定架固定患者的跨踝关节骨折处,术后随访1年[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变化,分为差(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有改善,且有较多的并发症出现)、良(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并无严重并发症)和优(临床症状消失,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坏死、感染以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例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予以SPSS21.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指标以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相对较高(84.62%vs61.54%),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数据表明,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20.51%,研究组显著较低5.13%(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会对病人的日常行动造成极大不便,并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感,需要进行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才能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但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治疗难度大,治疗重点和难点主要有解剖复位难度大、术后易感染等,若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者会存在截肢的风险[6]。
早期复位固定能够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减少感染的机会,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我院78例复杂开放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方法,在固定强度上,使用外固定架,能够确保手术复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利于改善预后。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时机的选择: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受损的关节部位周围会存在创面污染、皮肤受损等情况,故而应当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复位手术治疗,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帮助;(2)手术入路的选择:踝关节骨折大多会累及后踝,若未能进行有效处理,会导致关节不稳定,术后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而选取其作为手术入路,能够降低软组织挫伤,通过单一切口就能处理后踝及外踝骨折问题,能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且该路径能够很好的评估下胫腓关节的稳定性,便于及时对症处理,还能通过该路径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3)术后康复:合理使用抗生素,综合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鼓励其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活动[7]。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该治疗方法的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疗效突出,且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吴其鹏, 刘国辉, 夏天, 等. 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8): 882-883.
[2] 王自力, 常刚, 万青红. 组合式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7): 59-61.
[3] 熊元, 刘国辉, 夏天, 等. 有限内固定结合踝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46例[J]. 临床外科杂志, 2016, 24(5): 356-358.
[4] 刘方明, 田利霞. 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5): 69+72.
[5] 王久夏, 冯康虎, 李盛华, 等. 有限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效果观察[J]. 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5(1): 157-159.
[6] 盛治荣, 张小平. 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0): 1532-1535.
[7] 邓俊森. 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2):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