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垚黎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内容,其具有提高管理规范性、系统性的效果,并涵盖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不断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地铁工程的安全施工。
关键词: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1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设计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在安全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正是基于地铁工程建设所具有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技术性要求,通过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地铁工程开展的建设安全。下面就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信息系统设計展开分析。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体系主要包括了系统管理标准、内容规划、设计原则三方面。首先,在系统管理标准上,是给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设定统一质量标准、安全标准以及应急标准,以此指导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将管理标准与实际地铁工程建设关键性数据进行对比,在做好工程建设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标准数据的交互和落实。其次,内容规划是针对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管理内容,针对管理类型划分系统管理模块,并按照系统流程规划好信息管理的效果。最后,对系统设计原则的掌握,则是坚持简单、便捷、高效的数据处理模式,简化运行流程、提高系统运行效率[1]。信息化发表系统如图1所示。
2 管理模块的功能设计
在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当中,管理模块主要的功能设计包括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三方面,并且在每一功能模块中包含了管理内容和管理流程两个阶段。具体的功能构成如图2所示。
2.1 质量管理模块
在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当中,质量管理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多个角度质量把控以及工作流程规划两个角度。其中,多角度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质量检测、材料检查、质量事故处理与整改、工程质量验收以及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等对象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地铁工程建设当中的土建项目合格、机电设备安装合理以及系统安装正确,实现各个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
而对于质量管理流程的掌握也是以地铁工程每一道施工工序为基础,实现对参建方各主体建设质量的有效监测。具体的业务流程为:地铁工程建设工程师作为负责人,协同质量审批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履行建设质量标准;由监理审核人员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交由建设单位工程师、审批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把关;再由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将地铁工程建设档案提交市档案局备案,并接受各级政府以及市场质量监管部门的监督。
2.2 安全管理模块
在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中的安全管理模块设计,重点的管理内容是针对各方的安全监督以及安全检查,做好地铁工程建设多角度的安全监管。在安全把控的内容上,分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督、监理单位的旁观检查、安全警示和建设单位自身安全监控等,从不同的主体入手来组成安全掌控的全部内容。同时,结合地铁工程建设的风险进行评估,做好建设工作的安全日常工作记录和预警信息处理,从而全面保障建设安全。此外,通过设定安全管理模块的安全模型和预警体系,可以准确预测地铁工程建设的各种风险源以及工作状态,达到提前安全预警与工作保护的效果[2]。
对安全管理流程的分析,仍旧是从不同的主体入手,分析其在安全管理模块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工作内容。其一,针对建设方的安全管理责任是基于对整个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的把握,发布相应的工程安全整改通知,指导施工方具体进行安全整改。其二,施工方接受建设方的安全整整改通知,改革具体内容,并作出恢复。其三,监理方最终做好安全整改内容的具体审核,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排除,安全检查准确无误,完成工程整改工作。其四,其他风险管理方、设计方以及监测方则是为地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保障和监管,为整改通知单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安全监测预警的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2.3 运营应急管理模块
在应急管理模块的设计较为单一,其主要包括了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处理、资源管理以及应急方案评估等角度的技术应用,并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处理应急模块的各种信息。其在工作流程上是通过应急事件处理系统的主动运行,来监管地铁工程建设的全阶段,从而达到技术应对突发事故的效果。地铁运营公司信息化如图4所示。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可以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安全管理的新手段,并在提高安全管理效果的同时,全面保障地铁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对于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在实践当中完善不同管理模块的功能,达到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设计、提高质量监管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覃毅.重大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化与信息化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8):198-199.
[2] 沈圆顺.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8):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