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凯
【摘 要】小学体育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而开设的体育锻炼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制定出一套适合该阶段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提高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 学生体质 增强体质 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01
我国向来推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小学体育课程,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对静止,基本是身体不动脑子动。而体育课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在身体上,它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使免疫力增强,学生身体发育得到促进;在心理上,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也释放了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好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踊跃参加体育课程,而且能够提高课堂质量。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体育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和流程的混乱会影响一节课是否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教学要求过高或者过低、主次分不清楚也会影响一节课的质量。如果教师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或者对一学期的课程都没有很好的规划,那么课堂效率是否高效就是显然而知的了。课程流程不连贯,对教学重点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主次沒有具体概念,不仅让学生觉得劳累,而且课堂效率也不能提高。
2.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毕竟,我国所有学生今后必过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那就是高考。为了能够为高考出一份力,文化课程基础一定要扎牢。所以,各科科任教师会和体育教师商量占用体育课堂的时间,这种事情屡见不鲜。网上一个段子提到:语文教师为了占体育课来为学生讲课,编出了各种体育教师生病的理由。虽然是个段子,但也反映了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事实。
3.体育课程枯燥,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涨。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刻板、无趣,许多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地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体育课程流程基本上就是:慢跑两圈——做热身运动——50米跑步训练或者其他体育课程——集合——下课。这种体育课程流程程序性太强,使课程氛围严肃、呆板,且每次课程的内容没什么变化,很容易使学生不上心、失去学习兴趣。若内容自始至终都不怎么变化,学生在体育上的进展也不会太大。而且随着学生身体的不断变化,若是教学模式“墨守成规”,学生不仅失去兴趣,而且也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性特征。小学生的体育教育着重于进行基础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锻炼得体魄健壮。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明显偏高。比如:许多教师要求学生进行800米慢跑,虽然慢跑可以保护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学生的学习疲劳,但这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过大,小学生心率还处于发展阶段,800米跑对学生来说较为剧烈,或对学生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引起学生呕吐、眩晕的状况。相比于它的好处,危害对于学生来说更大一点。
二、增强学生体质的措施
1.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流程。目标就像迷雾中的灯塔,有了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收放自如,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收获。开设体育课程就是希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通过体育教程让学生增强体质,那么一定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流程。比如:什么时候热身?热身几分钟?什么时候让学生休息?休息几分钟?接下来该干什么?教师对上课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上课节奏才能有条不紊。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比如,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着操场慢跑半圈或者进行50米接力赛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才是最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2.学校应该重视小学体育课程。学校不仅要支持体育课程的开设,防止占课现象的出现,而且应该定期举办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增强了学生体质。比如:学校定期举办春季、秋季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等,设置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接力赛、篮球赛、拔河、短长跑等),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物品作为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体育活动在精神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在身体上,使学生的身体更加健康,身体素质更好。不仅如此,有比赛就一定有竞争和合作。不仅学生在运动会中与对手竞争、与队友合作,刺激了学生加强身体上的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力和合作力。
3.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具有体育意识。要想让学生增强体质,那么必须要强化学生对增强体质的认识。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喜欢的是什么?接触的是什么?全面分析学生的特性特征,从而设计出一款多样化、有趣的教学方案。比如在室内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奥运会运动健儿们的运动实录,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奥秘和快乐。在室外时,也可以让运动变得有趣化,将单纯的跑步变为接力赛,将跳远变成青蛙跳,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较为困难,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较差、情绪化较大,且该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动。怎样能让学生配合完成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来制定相关策略。教师应该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学习,让呆板的学习过程变得游戏化、儿童化。在进行体育课程之前,增加一些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积极性。比如:“快快集合”“老鹰捉小鸡”“一二三木头人”等。当学习简单的球类知识时,也可以让课程儿童化。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拍篮球后,可以让学生比赛,看谁拍的次数最多。儿童化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家庭、学校甚至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体育的发展,重视学生体质的培养。只要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热爱体育,那么增强体质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教师在授课中应该采取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真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邱烈峰.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18(006).
[2]程丽梅.浅谈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