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容
【摘 要】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不仅看受教育率,更加强调教学有效性,但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指标看,呈现出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本文主要就以小学语文为例,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96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强调教学有效性,即教学效率。就小学教学来说,正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更加要求教学效率。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以小学语文为例,简要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应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期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根据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是比较低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关注点不在教师讲的内容上,这个情况是最普遍的,也是最严重的,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全程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和内容;部分教师的教学课堂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大都是按照书本上来,按部就班,毫无新意,反映出的就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质量跟不上,教学效率无从谈起;从整体看,大多数课堂呈现出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氛围,毫无活力,教师与学生互动是比较少的,教师属于单向输出的状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的教学局面非常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1.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堂好课是需要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即备课。这个备课内容包括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再对每个环节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说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是不能少的。教学目标就定了本堂课的教学方向,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各个教学环节内容的导向,无目的的教学可以说是无效的,有时候还容易“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要确定教学环节在一堂课的时间了,要开展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开展什么内容,这些都要教师课前确认,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性。比如讲一篇新课文,第一步是领着学生们认生字生词,接下来就是学生们分段朗读,最后分析课文句段。课前这些环节确定了才能保证教学开展的有序性,不会手忙脚乱。再就是确定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拓展,延伸,给学生带来新颖性,保证课堂的高效率开展,比如说下一节课文是讲《爬山虎的脚》,为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要用的道具,即爬山虎,有条件可以教师自带或者让学生带真的爬山虎到教室,在学习过程中来观察爬山虎的形态,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学会预习课文。许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反映,教师上课讲得太快,跟不上节奏,其实,对于上课前预习了的学生来说,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全是没有问题的。预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就语文来说,如果下节课要学习一篇新的内容,那么学生就需要把新课文的生字生词都熟读一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个一两遍,大概了解文章在讲什么;如果下节课是关于节日的内容,上课前,学生就可以先去查资料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每个节日有什么样的风俗等。学生通过预习对大概的内容有了解以后,不仅能迅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还能更有效率的融入课堂中。
三、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形式方面教师要有所创新,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创设情境,在情境下去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个情境创设包括游戏情境、对话情境等。对于不同的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建合适的情境来开展教学内容。比如说就对于一篇新课文来说,教师就可以请学生们起来分段朗读,可以请个别学生,也可以分小组朗读,在这个任务的分配下,学生会主动地参与进来,自觉的大声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学习拍手歌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把拍手歌实际操作起来,一边拍手做游戏,一边朗读,通过这样的教学开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带来新意,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2.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的时候,每个环节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比如说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在朗读环节,教师不能采取自己读、学生听的方式,还要有学生参与,即让学生有朗读的过程,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才能更加用心的參与学习。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开展提问教学,这也是最简单的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方法,教师提问,学生积极思考以后,再让学生起来分享所思所想,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为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都是教师带动学习的,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听教师的指挥。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学会做笔记,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说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是必要的。在提问环节,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主动意识比较弱,教师就要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适当开展第二课堂,丰富课堂形式。除了教室里的课堂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一般来说就是在课外来开展教学内容,其形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讲到《活化石》这篇课文时,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活化石,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知识,这种更加新颖的开展形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中,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最主要的还是要构建好课堂:一是有准备的课堂,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二是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等。构建好课堂,才能使得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邱小荣.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教育,2017.
[2]周敏.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