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城记》中的人物形象

2020-09-10 07:22余纯洁
南北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双城记人物形象

余纯洁

【摘    要】《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让人印象深刻。本文将探讨其中四个典型人物形象,以便充分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双城记》  人物  形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12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双城记》是他最具影响的代表作,小说以法国大革命前后的英法两国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讲述了封建贵族对下层人民的迫害和人民奋起反抗的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各阶层的典型人物形象,无论是贵族阶级,还是下层人民,每一位人物都映射一个社会群体,每一位人物的塑造都有其特殊意义。作者细致入微地对人物进行刻画,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以及由此激发的突出问题。本文将选取小说中的四个典型人物进行分析。

一、马奈特父女——宽容、善良、仁慈的理想形象

在《双城记》中,作者讲述了马奈特一家的变故,马奈特医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理想形象。他医术高超、乐于助人、和善、仁慈、坦率、正直,对下层人民的悲苦生活充满同情,对封建贵族的骄奢残暴无比愤慨。当他在侯爵府中目睹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搶占妇女、仗势行凶,任意残害人命的暴行后,即使面对威逼利诱也决然要告发他们,也因此受到侯爵兄弟的污蔑和迫害,被关进巴士底狱长达十八年之久,身心受到了极度摧残。即使在狱中,他也仍然保持着仁爱、正义之心,义务为狱友看病。他在狱中写血书,继续控告侯爵兄弟的恶行。获释后,经过女儿露西的陪伴和照料,他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当得知女儿的未婚夫查尔斯·代尔那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侄子时,他痛苦万分,然而,为了女儿的幸福,他隐忍十八年来的悲苦,最终选择了宽容。马奈特医生是作者塑造的理想形象,他正义、善良,对下层人民的不幸深感同情,并伸出援助之手,他用自己的仁爱和宽恕之心包容代尔那。作者通过对马奈特医生人物形象的塑造宣扬人性的善与美。作者认为人性的宽容、善良和仁慈可以化解矛盾、冲突和仇恨,用博爱拯救罪恶,以救赎代替复仇。

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也是一位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代表人物。父亲受到迫害入狱,母亲离世,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她并没有成为苦大仇深,急于复仇的人,她用善良温暖着身边的亲友,就像马奈特所说:“只要看到露西的面容,听到露西抚慰的话语,就能体会到一种极强的感化力量。我在狱中一度因身心折磨而变得有些神志不清,我出狱后能够复活完全是因为露西的感化。”

二、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残暴丑陋的封建贵族形象

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霸占农妇,杀死农妇的家人。罪行暴露后,又对马奈特医生威逼利诱,他们是马奈特医生凄惨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导致马奈特一家悲苦命运的罪魁祸首。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是封建贵族的代表,他们骄奢淫逸、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以他们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站在社会的顶端,占有着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更是心安理得,无比优越地享受着通过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获得的一切。狄更斯对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的丑陋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狄更斯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封建贵族,他通过巧妙的构思,鲜明的对比,细致的描写,把封建贵族和贫民的生活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族的憎恨,对贫民的怜悯。在狄更斯的笔下,两个阶级具有鲜明的对立,尖锐的矛盾,阶级冲突不可避免。最后,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被革命党人送上断头台。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的结局证明了劳苦大众对压迫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封建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劳苦人民必然奋起反抗,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权益。封建贵族的罪恶,不仅给下层社会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而且也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的结局是罪有应得。

三、德伐日太太——悲惨冷酷的复仇者形象

德伐日太太是下层社会女性,她的经历悲苦凄惨,让人同情。侯爵兄弟的恶行使她失去了家人,后来嫁给欧内斯特·德伐日,成为德伐日太太。家破人亡的她从童年时期起,对贵族阶级的仇恨就已经在内心生根发芽,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叠加,刻骨铭心的仇恨加深了她复仇的决心。她性格坚韧,头脑冷静,具有极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她是革命的坚定拥护者,跟随丈夫发动了革命,成为妇女领袖。然而,仇恨已经蒙蔽了她的双眼,她的复仇愈演愈烈,她最终变成一个凶狠、滥杀无辜、疯狂的、令人畏惧的复仇者。革命爆发后,她从一个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当她准备向侯爵兄弟报仇时,却得知他们已经死去。当她复仇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她便迁怒到无辜的达尔那,甚至要将露西和女儿送上断头台。丧失心智的复仇必然不会给她带来幸福,最终在争执中,因手枪走火而丧命。德伐日太太是一位悲剧性人物,她的命运令人惋惜。她悲惨的家庭变故使读者最初对她产生同情,但是,当她为了报仇而牺牲无辜的生命时,读者对她的同情也随之消失了,替而代之的是厌恶之情。狄更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理解被压迫者奋起反抗的同时,也谴责伤及无辜的暴力行为。

四、小结

小说《双城记》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阶级对立日益尖锐。这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现状很相似,小说的创作为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警示。在小说《双城记》中,狄更斯塑造了各类人物形象,他们鲜明而立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狄更斯善于描写人物,在他的笔下,人物背后的寓意跃然纸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似乎走进了那个世界。《双城记》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回味无穷,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品读。

猜你喜欢
双城记人物形象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