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洁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创新教学逐步推进,平面设计领域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应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大高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探索平面设计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当代高校教师,只有全方位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和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改革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平面设计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36
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平面设计人才。平面设计时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面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各类平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及网页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应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到互联网时代的平面设计,设计理念、设计类型、服务模式等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用户体验和设计理念。平面设计课程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在现代设计领域,设计创作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考方式,失去自己的创新意识。基于此,高校平面设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变革,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标准作为关键,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平面设计获得良好的发展。建立“全面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施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平面设计实践与艺术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形势和学生实际需求,最终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绘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激发设计灵感。因此,灵活构建课程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构建教学模式可从整体上降低知识难度,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知识剖析,将知识内容以更直观的形式体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促使知识内容呈现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阔视野,激发设计灵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提升学生设计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最后,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理论实践,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借助信息化优势完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1.专业教师观念落后,教学独特个性不足。部分高校平面设计教师年龄偏大,思想守旧,对计算机媒体运用不太熟练,沿用傳统的“讲解式”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的主体发挥与思维发展。平面设计教学本身具备更多的独特要求,如它对审美观念、艺术灵感、动手能力等都非常重视。但从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现状来看,学校更重视平面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性特点,却没有将平面设计专业的独特个性展现出来,导致学科特点不够鲜明,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在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材比较依赖,但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平面设计专业依旧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视为重点,基础课程设置的比重过大,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师专业教学得不到实践检验,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项目脱节,缺少实践平台和实操机会。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未能渗透市场意识与实践意识,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设计评价时没考虑市场因素,一味追求作品设计的华丽感,不具备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今后踏足岗位会遇到更多困难。
3.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实践性缺乏。从目前的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模式现状来看,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实现资源的扩展和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实践平台较少,导致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匮乏。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将平面设计的审美观念、艺术灵感、动手能力贯彻到教学中,课堂设计不够新颖,课堂效率较低,与社会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目前依然以讲解软件的使用技术为主,将重点放在平面设计软件本身功能的应用和识别上,如Photoshop软件。这种教学形式很难涉及美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对平面设计课程的进一步研究。
三、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1.建立“全面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首先,应考虑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做到将核心知识点、软件正确应用、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应向学生灌输合作与竞争思想,保证学生在平面设计课程实践中分工明确,发挥出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校便能感受到工作岗位中所能用到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基础。第三,教师应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为其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知识迁移,保证利用最正确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到最高,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实现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性很强,为了让学生领悟该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学校必须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2.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实践性。平面设计专业既强调对于设计软件与实际操作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强调能否将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合在设计作品当中。因此,高职院校在平面设计的教学当中,必然采用一些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保障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要能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的融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当中,去感悟与掌握设计基本理论与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能够在平面设计当中展示出来。在实践性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适当让学生接触一些社会上广告公司的设计需求,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并了解客户对于设计的理念与需求所在,了解客户的意图,并要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结合教师所讲的相关理论知识与自身所掌握的实践能力,设计出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让自己满意的优秀设计作品。
3.构建创新教学实践平台,发扬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平面设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就必定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推陈出新,促进全新的模式,追求更好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新型的教学与实践平台。
大數据产业的繁盛、云计算的兴起、VR(AR)新技术的应用为计算机应用和以在线大规模方式进行的数字化教学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基础。同时,借助慕课或者精品课程平台等教学平台的建立,学生也可以不受制于本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局限,在更为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学习、实践、创新,从而发展新的平面设计技术方式,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高校的设计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发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独树一帜的创新理念,力求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较高的设计作品。个性化设计方面,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而高品质的创造是设计人员良好的创新思维的体现。设计的个性化正体现了设计人员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4.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平面设计专业,旨在同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工作室应用于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后,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了较深的影响。首先,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单元与互联网结合,与此同时,学生以注重重点知识为主,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式将学到的东西融合、渗透、分享,共同进步。其次,在学校指定的课程学分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本专业涵盖的不同授课内容,不用拘束于以划分的班级为单位,不用指定授课教师,达到灵活的教学运营方式。如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一起上课,不再限定各年级的专业课授课时间。如此一来,学生能学到更广阔、更高层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对高难度知识点的见解,从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不再将授课单元划分开,而是将知识前后贯通地融合于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长处组成教学团队,如擅于绘画、擅于设计软件处理、擅于做设计研发及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可以各自组成一队,选出小组组长,提出评估方案。教师在做完自己擅长的课题或项目之后,组长上交研究成果,各队互相评估,从中发现不足,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锐.浅谈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艺术与设计,2013(12).
[2]方芳.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艺术科技,2020(03).
[3]王琳.新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
[4]范春萍.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品鉴,2018(11).
[5]吴雪影.平面设计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之研究[J].艺术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