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2020-09-10 07:22杨玲
南北桥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策略分析小学语文

杨玲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来源,课堂氛围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将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状况入手,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25

为适应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状况,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以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教学中,不论是哪个学段,依旧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传统的教学,即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特长,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小学学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做题的技巧,对于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素养并不重视甚至直接忽略。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形成固有的刻板印象,更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小学语文的课堂状况来看,由于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加上传统教学理论的不完善,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单从课堂氛围来看,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一方面是由于语文本身属于一门纯理论性的学科,单靠教师的口述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身心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是觉得语文课十分无聊。

二、影响营造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原因

1.注重口头讲解,忽视非语言表达。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较为无聊,学生在听课时对重点的把握也不够明确。加上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只通过口授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带动课堂的氛围。还有少数教师并不重视与学生在课堂上建立互动关系,与学生没有任何的眼神交流,或者在讲解知识时忽视肢体语言的表达,学生产生听课疲劳,注意力随之下降。学生听课兴趣下降,必然会影响整体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下降。

2.态度刻板,师生距离感过大。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选择树立自己的威严,这固然是好事,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尺度,树立的形象过于严肃或刻板,导致学生害怕教师,与教师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们害怕教师时,便会对教师产生距离感,一想到教师就会产生畏学的情绪。如果师生一直保持这种不良的关系,那么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自己树立的形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填鸭式”地灌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注重个人在课堂中的讲解,忽视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不高,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聊,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避免“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的现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公,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占有较高的参与度,但实际的课堂情况却是恰好相反的,教师仍旧扮演主讲者的角色,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为此,教师应当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变换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1.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教師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各方面的引路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情、动作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合理管控自己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把握好有利的一面,为自身的课堂教学增添色彩。例如,面对那些害怕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报以微笑,并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以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对学生进行表扬,也可以号召全班同学为答问者鼓掌以示激励。当然,对于那些不遵循课堂规则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眼神提示,最好是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师生关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影响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若能控制在一个较好的范围中,那么课堂氛围也会相对轻松愉悦,利于学生汲取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充当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面对困难,慢慢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3.将课堂“还”给学生。当前,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办法完全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就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尽力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简单的便是分角色朗读,尤其是在学习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辅助道具,让学生进行表演,还原课文场景。此外,也可以直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形象,会不自觉地想深入了解人物故事,这也会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让原本枯燥的文字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结束语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时产生更大的成就感,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程度提升他们学习的效果。就语文学科来说,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并不是特别难。因此,教师在此阶段可以更加着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静.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才智,2015(20):28.

[2]夏吉文.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06):385-386.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策略分析小学语文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