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英
【摘 要】数学建模思想的产生与运用,是现代教育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数学建模思想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合理融入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充实数学教学内容与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体验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加全面、清晰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建模思想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75
建模思想的有效构建可以理解为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问题向模型的一种转变,可降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引导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向,由此不仅使问题的解决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建模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手段。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情显示,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并未广泛应用建模手段,甚至部分教师存在建模思想不重要的观念,受其影响,不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相对低下,而且无法实现小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所以说,将数学建模思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一、认知问题本质,构建数学建模思想
构建数学建模思想,需要认知问题本质,根据实践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从而达到利用数学模型实现抽象向具体的转化,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认识问题本质,构建数学建模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对问题有深入了解,再根据对多个数学问题的对比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找到存在的共性规律,从而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在构建数学模型思想的情况下高效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二、在概括总结中提炼建模思想
对亲身经历并探究出来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结论的过程,就是模型提炼的过程。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时,我借助天平进行实际称量,根据天平的平衡状态列出多个式子,构建出等式与不等式的模型。然后让学生对多个式子进行分类,学生可能会依据是不是等式分成等式与不等式;或者依据有没有未知数,将有未知数的式子分为一类,将没有未知数的式子分为一类。我将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让学生再次进行分类,目的是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实际上学生两次分类的过程,就是对方程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
三、利用问题可视锻炼学生自主建构模型能力
问题可视可以理解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模型的具体建构和推导,使学生全面了解、明确教学知识。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具有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拓展的积极意义。
如教学“表内乘法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掌握7—9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数学计算问题。为了强化知识的可视性,使学生明确乘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将情境图片以实物形式进行展现。讲解“表内乘法一”时以苹果、梨和橘子的图片为例,此时教师可将实物带入课堂辅助教学。先将图片中的4个苹果、3个梨和4个橘子分类摆放在讲桌上,然后以问题形式与学生开展交流并推进教学进程。“老师会将今天准备的水果在课后给每人一个,每样水果是12个,这样一共是36个,恰好可以分给全班每人一个,那么老师每样水果还需分别准备多少个?”“8个苹果、9个梨和8个橘子。”“嗯,没错,老师还需分别准备这么多水果。还记得农民伯伯每个苹果、梨和橘子分别卖多少钱吗?可以帮老师计算一下购买这些水果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老师提醒一下,苹果和梨都是2元钱一个,橘子是3元一个,可以用我们讲的乘法进行计算,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更准确呢。”学生都可得出答案,先分别算出82、92和83,最后再将得数相加。此种利用问题可视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应用意识,一举两得。
四、探索数学模型的属性与本质特征
构建数学模型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坚持向学生传播建模思想。建模思想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充分结合了数学知识、数学教育发展特点以及数学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数学在本质上是生活的数学,是应用的数学,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坚持在生活实践中提炼知识,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理论上的数学知识,从而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意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将生活知识转化为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本质特征和属性。
在具体生活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无处不在,许多生活物品和生活现象都包含着建模知识,如足球、冰箱、水杯等物品。在建模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对这些物品进行数学建模,加深对球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激发对立体几何的思考与探索动力。而在教学“数的加减”时,传统的、直接让学生进行计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适当选取合适的生活场景以避免单纯枯燥的计算。运用建模思想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便于学生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数学建模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建模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在数学游戏中进行建模
兴趣是培养建模思想的助推剂,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建模更积极,也更有建模的动力。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完成建模的过程,培养建模思想。
如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游戏活动环节。设置“一张纸上剪一个大洞,让两个同学钻过去”的小组游戏比赛。设置游戏规则,班级学生分组完成这一游戏,教师查看各组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建模的过程,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建模思想。
六、结语
数学建模思想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建模思想的培养,积极探究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以上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参考文献
[1]翁香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
[2]倪德功.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实践研究[J].才智,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