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瑜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将阆中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打破课本的局限,丰富教学内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中职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探究与传承。
【关键词】中职语文 閬中地域文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42
阆中坐落在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之余脉,西倚剑门之臂腕,自古为“巴蜀要冲”“川北重镇”,有着2300余年的建县史。汉唐时期,阆中为我国古天文研究中心;清初,阆中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十余年。今天的阆中已经成为国家级旅游城市,既有秀美的河山,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价值。同时,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强调,既要利用好纸质资源,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数字资源、生活资源与地域特色资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除了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还强调了学生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参与。
然而中职学生对本地域文化知之甚少,在外来文化面前缺乏文化自信,长此以往,必然使本地域文化的继承发展面临危机。而当前部分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仅将阅读与欣赏中的部分经典篇目作为教学的重点,口语表达与交流偏重于简单的写作,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几乎不去涉足,忽略了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传承阆中地域文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笔者将阆中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结合毛明文的著作《话说阆中》,整理、筛选了“历史钩沉——历史文化”“俊彦雅士——名人文化”“阆苑胜迹——山水文化”“巴渝遗风——民俗文化”“阆中味道——饮食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地域文化资源,尝试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并做了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探究。
一、将阆中地域文化融入阅读与欣赏教学
对于一些在题材上、内容上、主题上能够产生联系的篇目,可引用阆中地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作为课文导入;也可以专门设置一学期的课前五分钟进行阆中地域文化的展示,学生要完成展示,要提前选好主题,查阅资料,准备展示内容,同时思考最佳展示方式。还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解决某一个教学难点,借助阆中本地文化资源开展互文阅读。例如,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新闻报道时,为了缩短太空探索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科学探索中不畏艰难的崇高精神、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和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星耀长河——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并请学生在课堂中介绍阆中籍古天文学家落下闳的生平及其开创《太初历》定春节之源、研制浑天仪以观天象等杰出贡献。通过这样的互文阅读,学生既体会了科学探索的崇高精神,又为阆中籍古天文学家落下闳而自豪,同时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创新意识。
二、将阆中地域文化融入表达与交流教学
中职学生写作内容素材十分狭窄,情感上好无病呻吟,常有少年强说愁之感。经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十分有限,提笔不知谈何物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笔者尝试将多样化阆中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表达与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以写景状物的作文教学为例:在学完“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散文后,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在课堂中学到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师播放阆中风景名胜的视频和图片,启发学生多角度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小作文练习:“比一比:谁笔下的阆中更美”。通过这种借助阆中得天独厚的山水之美进行操作练习,真正掌握在“荷塘月色”中学习经典的景物描写手法。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一些参观游览活动,如带领学生“走进( )的阆中”,去发现美、体会美、抒发美。
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产、品风俗文化等,拓展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素材。例如,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表达与交流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产品工艺流程”,以享誉川内的保宁醋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产品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可以走进醋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听众对于保宁醋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对介绍内容、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进行保宁醋制作工艺介绍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可以融入一些阆中本地域的方言俗语,如“来到阆中不买醋,犹如跑了冤枉路”;借助辅助手段,如实物、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保宁醋的制作工艺。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本地特色文化产品的制作工艺,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了解了阆中本地特色产业产品。同时,对于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结合本专业实际开展言语活动。以烹饪专业的学生为例,可以要求学生介绍一道菜的制作过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利用阆中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他们开展“介绍古城景点”的活动,指导他们写作导游解说词。
三、将阆中地域文化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在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古诗诵读比赛这一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加强古诗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了解阆中,了解生活,增加古诗积累,提升文学素养,笔者计划开展一场以“诗人在阆中”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比赛。引导学生搜集古诗、制作诗集,收录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阆中留下的《阆山歌》《阆水歌》,北宋诗人陆游的《夺锦亭》《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宋代李献卿的《南楼》、清代王宇恬的《浮桥》等。接着开展小组活动,在诵读交流中评选优秀者作为代表参加班级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开展读诗会、解诗会等小组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诵读的方法。最后班级开展诗歌诵读比赛,进行经验交流。
将阆中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打破了以单一的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策略、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展示自我的动力,被动学习的状况有所改善。通过参加一系列以阆中地域文化为载体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地文化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浸润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既发现了身边的美,又树立了文化自信和服务家乡的意识。